寄题池亭兼赠吕道正二首 其二
窗外方塘几亩莲,花开料亦似常年。
先生菡萏香中坐,应有人呼作水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的池塘里种了几亩莲花,按照预料今年的花开也应和往年相似。老师在散发着荷香的荷塘边坐下,想必也有人把他称为水中的仙子吧。
去完善
释义
"窗外的方塘有几亩的莲花,这些花朵盛开,大概也和往常一样繁盛。在荷花盛开的香气中,吕道正先生坐在那里,他就像水仙一样美丽。"
注释:
1. 方塘:古人称一亩的土地为一方,这里的“方塘”指的就是池塘的大小。
2. 几亩:这里描述的是池塘的面积,即“几亩”大小。
3. 料:预料、估计的意思。
4. 先生:指代吕道正。
5. 菡萏:荷花的别称。
6. 水仙:本是一种花名,这里用来比喻吕道正的美丽和气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池塘景色和作者与友人吕道正共度时光的画面。“窗外方塘几亩莲”描述了窗外池塘的美景,以及盛开的几亩莲花。“花开料亦似常年”表达了诗人认为这年的莲花依然像往年一样美丽盛放。接着,“先生菡萏香中坐”提到诗人在香气四溢的莲花丛中悠然自得地坐着,这里的“先生”指的是作者本人。最后一句“应有人呼作水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自认为在莲花丛中静坐的自己,就如同在水边盛开的水仙花一般超凡脱俗,或许有人将其视作水仙仙子。整体来看,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己沉浸在美景中的陶醉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使读者感受到那份宁静、美好与悠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适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作品以诗为主,《寄题池亭兼赠吕道正二首 其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0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罗适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他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如县令、知州等。罗适在地方任职期间,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遭到排挤和打击。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南宋时期的文人普遍关注国家兴亡和社会民生问题。罗适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中,他以池亭为题材,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总的来说,《寄题池亭兼赠吕道正二首 其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罗适在南宋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