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笔
金门秃笔积如山,黄阁磨煤夜不干。
试借荐贤书稿看,应无一字及孤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门的毛笔堆积如山,黄阁的墨也湿得整夜不干。试着看一下推荐给贤才的书稿,大概没有一字提及孤单和贫寒吧。
去完善
释义
1. 金门:古代皇宫的开门,此处可理解为朝廷。
2. 秃笔:写字时反复磨擦致秃的毛笔,常用于形容频繁书写。
3. 积如山:比喻积累了很多。
4. 黄阁:汉代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办公地方,此处指高级官员的办公地点。
5. 磨煤:把煤研成粉末,这里指写作用墨。
6. 夜不干:指深夜还在工作。
7. 荐贤书稿:推荐贤才的文章稿件。
8. 孤寒:孤苦贫寒,这里指的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去完善
赏析
罗适的《试笔》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讽刺意味的诗。诗中描述了金门(指朝廷)中的秃笔堆积如山,象征着政务繁忙;而黄阁(指宰相)在夜晚还在辛勤工作,磨煤撰写文书。诗人试图通过“荐贤书稿”向当权者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能关注到那些孤独的、生活贫寒的人。然而,诗人发现这些书稿没有一个字提及这些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民众关怀的愿望,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官僚体系的腐败和冷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试笔》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罗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70年,正值五代十国时期,也是宋初时期的转型期。罗适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特殊时代,他的人生际遇也十分丰富。
罗适原是五代时期的官员,后来因战乱流离失所,进入宋代后成为一位文人士大夫。他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如苏东坡、黄庭坚等,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北宋初期,科举制度尚未完全恢复,士人主要通过举荐或自荐的方式进入仕途。罗适凭借自己的才学和声誉,逐渐在官场崭露头角,曾担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等职。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使国家重新走向统一。与此同时,儒家学说的复兴和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文人地位得到提升,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罗适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将个人的遭遇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