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池亭兼赠吕道正二首 其一
太一仙人天上来,口传丹诀养真胎。
赤城道士谁堪论,白发先生或姓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太一:指道教中的太乙神。这里借指吕道正。
2. 仙人:对吕道正的尊称。
3. 天上:指天上的仙境。这里指吕道正在炼丹术上的成就高深莫测。
4. 口传丹诀: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授炼丹的秘诀。
5. 养真胎:修炼自身,保持真我本性。
6. 赤城道士:指唐代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他曾修道于浙江天台山的赤城山。这里用他来比喻吕道正的高尚品质。
7. 谁堪论:无人能及。
8. 白发先生:指年老的吕道正。
9. 或姓回:“回”字在古代常用作姓氏,这里可能指的是吕道正的本姓。
去完善
赏析
罗适的《寄题池亭兼赠吕道正二首 其一》中,诗人以仙人的形象入手,太一仙人作为修炼的导师从天而来,向人们传授长生不老的秘诀,即"口传丹诀养真胎"。这里的“真胎”指的是修仙的人通过特殊的修炼方法达到的一种状态。接下来的“赤城道士谁堪论,白发先生或姓回”则通过对老道的描绘,传达出人对寿命和健康的追求以及对仙道的向往。在诗人的笔下,道士的形象表现出一种神秘和高人一等的感觉。这首诗以其独具匠心的意境和对道教修炼的深入理解,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名为《寄题池亭兼赠吕道正二首 其一》,由北宋诗人罗适所作。罗适生活在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他的一生既有优游林下的雅趣,也有经世致用的抱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追溯到宋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6年)。
在这个时代,宋朝科举制度已趋于成熟,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功名,成为国家的治理者。罗适自幼勤奋学习,希望在科场上一举成名,但最终只以恩荫补官。尽管如此,罗适仍然积极参与政务,关注民间疾苦,对民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与罗适有关的当时时代背景是:宋仁宗在位期间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作为文人墨客,罗适有机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学问,抒发情怀。这首诗便是罗适在闲暇之余为吕道正所题的咏物抒怀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