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碧照庵

标题包含
游碧照庵
长松青似染,高杉翠欲滴。 余阴入轩来,满座瑠璃色。 达人无六尘,静见照中碧。 庵内一炉香,万缘自然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松青得如同染色一般,高耸的树木翠绿得仿佛要滴下来。 些许阴凉进入书斋,满堂都被琉璃般的光芒笼罩。 贤能之人没有世俗的烦恼,静静地观照自然的美丽。 在这静谧的小屋之内,一缕炉烟升起,所有纷繁的念头自然而然地平息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碧照庵:诗人在游历某地碧照庵时的所作之诗。 2. 长松:很长的松树。 3. 高杉:高大的树木。 4. 余阴:剩下的阴凉处。 5. 轩:小室,房屋。 6. 瑠璃色:即琉璃光,佛教语。比喻佛眼光明的瑞相。 7. 达人:指智慧超群的人。 8. 六尘:佛教术语,指的是六种感官欲望,包括:眼、耳、鼻、舌、身体、意识。 9. 静见:静心观察。 10. 照:照射,照耀。 11. 炉香:香炉里的香气。 12. 万缘:各种世俗的杂念。 13. 息:休息,止息。
去完善
赏析
《游碧照庵》是一首描绘静谧寺庙风光的古诗。诗人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传达了碧照庵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长松青似染,高杉翠欲滴”两句,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寺内的树木。青松如同被染料浸染过般翠绿,而高耸的杉树则仿佛饱含着翠绿欲滴的生机。这两句不仅展示了碧照庵周边绿意的盎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余阴入轩来,满座瑠璃色”进一步勾勒出碧照庵的清幽环境。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凉亭之中,光线如同琉璃般色彩斑斓。此处的景象,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与尘世隔绝的清净世界。 “达人无六尘,静见照中碧”表达出诗人在这样幽雅环境中的体悟和心境。在这宁静的寺庙里,诗人感受到了超脱红尘纷扰的心灵洗礼,从而更深入地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结尾两句“庵内一炉香,万缘自然息”巧妙地借助于香火的烟雾缭绕,表现出了庙宇的超凡脱俗。当诗人身处碧照庵时,所有尘世烦恼都似乎在这袅袅香烟中消散无踪。该联既是对寺庙环境的写照,也是诗人对内心世界宁静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碧照庵》是北宋著名文人罗适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当时罗适任鄂州知州。在任期间,他游览了碧照庵,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 罗适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罗适所处的时代也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在这个时期,王安石推行新法,试图改变国家的现状,但由于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罗适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地方官员,对新法持保留态度,他在任职期间努力调和各种矛盾,为地方百姓谋福祉。 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适游览碧照庵时,感慨万分。他通过赞美碧照庵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正义、为民服务的决心。这首诗既展现了罗适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