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
明代资多士,儒林得异才。书从金殿出,人向玉墀来。
词学张平子,风仪褚彦回。崇仪希上德,近侍接元台。
曩契心期早,今游宴赏陪。屡迁君擢桂,分尉我从梅。
忽遇乘轺客,云倾构厦材。泣为洹水化,叹作泰山颓。
冀善初将慰,寻言半始猜。位联情易感,交密痛难裁。
远日寒旌暗,长风古挽哀。寰中无旧业,行处有新苔。
反哭魂犹寄,终丧子尚孩。葬田门吏给,坟木路人栽。
遽泄悲成往,俄传宠令回。玄经贻石室,朱绂耀泉台。
地古春长闭,天明夜不开。登山一临哭,挥泪满蒿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明代有众多才子,儒士之间英才辈出。他们写的书被送入皇宫,而他们本人也得到皇帝的关注。这些人中有善于词章的张平子,举止优雅如同褚彦回。他们在皇帝身边恭敬侍奉,如仪同之敬德,近距离接触到君王。
他们早就相互认识,成为朋友,经常一起游玩聚会。多年来他们各自有了不小的成就,如君子的桂树,而我是陪衬的那棵梅花。
突然有一天,一位乘车的客人来访,他的到来仿佛云集了高楼大厦的建筑材料。他向我们讲述了洹水的化为神奇,感叹泰山的雄壮美丽。对于我们的善意和友善,他表示感激,然而他言语间透露出一些令人疑惑的内容。
地位相近的人容易感同身受,交往密切的人痛苦难以忍受。当他离去时,寒风中的旌旗显得暗淡,古道上的挽歌传出深深的悲哀。在这个世界中他已经没有过去的事业,走过的每一处都长出新的青苔。送葬时依然觉得他的灵魂仍在,就算完成丧事他还是个孩子。墓地由官员们安排,墓边的树木由路人栽种。
我们的悲痛迅速转变为对他的思念,不久之后,皇帝的宠爱令又传来。他在石室里留下了经文,红色的官服在泉台闪耀。这片土地古老的春天似乎永远不会结束,晴朗的夜晚永远不会破晓。当我们登上山去悼念他时,眼泪洒满了荒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明代:这里指明朝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时代。
2. 金殿:古代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的是朝廷。
3. 玉墀:宫殿前的台阶,这里形容地位高贵。
4. 张平子:张衡,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朋友的才华横溢。
5. 褚彦回:褚渊,南朝宋齐之际的名臣,以风度翩翩著称。这里用来赞美诗人朋友的仪表堂堂。
6. 上德:品德高尚的人。
7. 元台:朝廷。
8. 曩契:过去的约定或友谊。
9. 宴赏陪:参加宴会,陪同游乐。
10. 擢桂:喻指科举及第。
11. 从梅:跟随在梅的后面,这里指诗人自己因为朋友及第而沾光。
12. 乘轺客:指车马,这里代指朝廷派遣使者前来邀请诗人朋友赴任。
13. 构厦材:建筑大厦的栋梁之材。
14. 洹水化:指晋国大臣荀偃去世前感叹道“晋国找不到代替他的人了”的故事。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朋友的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栋梁之才。
15. 泰山颓:形容伟人离世,如泰山崩塌。
16. 冀善:希望善良的事情能够实现。
17. 寻言:寻求言语安慰。
18. 裁:控制。
19. 远日:指遥远的日子。
20. 寒旌:指灵柩。
21. 长风:指远方的风吹来。
22. 古挽哀:古代挽歌的悲哀之情。
23. 寰中:全世界。
24. 旧业:原有的家业。
25. 新苔:新生长的青苔。
26. 反哭:古代丧葬仪式之一,即安葬死者后的第二天,亲人在墓地哭泣。
27. 终丧:守丧期满。
28. 子尚孩:孩子还不懂事。
29. 葬田:用于安葬的土地。
30. 门吏:负责守卫城门的小官。
31. 坟木:坟墓上的树木。
32. 俄传:很快传播。
33. 宠令:皇帝的宠爱和命令。
34. 玄经:指儒家经典。
35. 石室:存放书籍的石室。
36. 朱绂:红色丝带,古代官员的服饰。
37. 泉台:地下,这里指阴间。
38. 地古:地方古老。
39. 春长闭:春天长久不开放。
40. 天明夜不开:天亮时夜晚不会打开。
41. 挥泪满蒿莱:泪水洒满草地。

去完善
赏析
《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赏析:
王湾以明代才子之资,描摹了好友綦毋学士儒雅风范。诗人以“金殿”和“玉墀”寓指朝廷,突显了这位才子绝非等闲之辈,堪称文学与风度兼具的杰出人物。这首诗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他的无限惋惜之情,仿佛在描绘一幅色彩斑斓的画轴。
诗歌从时光荏苒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友人与自己曾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里相交,共赴人生盛宴的美好时光。诗人讲述了几次朋友的升迁和自己相随经历,既是表达对故友深沉的挂念,也是对其成就的肯定。然而世事无常,英才溘然离世,让诗人感受到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诗歌用“洹水化”和“泰山颓”两个典故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终结。面对生死之别,诗人倾诉衷肠,感慨万千。悲痛之际,诗人恍惚间似乎看到远方的友人,情深意切地将他的灵魂寄托在岁月的长河中,而自己则陪伴着悲痛欲绝的孩子,走过漫长的丧期。
在泪水浸染之中,诗人回忆着逝去的挚友,心中万般不舍。当他登上山巅哀悼之时,内心更是百感交集。尽管难以释怀,诗人仍然勉力支撑起悲痛,期待这份哀思能够化作永恒的诗篇,流传后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湾的一首悼念友人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15年,正值唐玄宗在位初期。在这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开元盛世”。
然而,在这看似和平繁荣的背后,实则隐藏着一系列矛盾和危机。王湾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既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又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他的好友、补阙亡友綦毋学士的离世,无疑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因此,这首诗既是对亡友的悼念,也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深深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