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登终南山
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
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
石壮马径穷,苔色步缘入。
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
虚洞策杖鸣,低云拂衣湿。
倚岩见庐舍,入户欣拜揖。
问性矜勤劳,示心教澄习。
玉英时共饭,芝草为余拾。
境绝人不行,潭深鸟空立。
一乘从此授,九转兼是给。
辞处若轻飞,憩来唯吐吸。
闲襟超已胜,回路倏而及。
烟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渐平逢车骑,向晚睨城邑。
峰在野趣繁,尘飘宦情涩。
辛苦久为吏,劳生何妄执。
日暮怀此山,悠然赋斯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常常喜欢游览南山,因此探寻遍了所有的原野。经过数日的行程,终于抵达了丛林与山峰的交界处,攀登过百仞的高峰。山石陡峭,小路难行,只有通过布满青苔的小径缓缓进入。沿途的景色奇特,春天的形态已经改变,而清新的香气弥漫在整个空气中。拿着竹杖探入空旷的山洞,低低的云彩拂过我的衣袖,湿润了它。沿着岩石发现了小屋,进门欣然行礼问候。询问他们的性格,都表现出辛勤劳动的精神;查看他们的心地,都是淳朴善良的农民。那时我们共同进餐,而他们为我采集灵芝和仙草。这地方虽然险要,但没有人迹;潭水很深,鸟儿在空中飞翔。在这个地方得到了一种教诲,让我能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我感到如释重负,精神焕发。沿途看到了松树上的烟雾,山下的溪水湍急。最后走向了平坦的地方,遇到了车辆和人流,眺望着城市和村庄。山峰充满了乡村的情趣,尘土飞扬中,我体会到了做官的艰难。长时间辛勤工作,为了生活所迫,这也是一个无聊的职位。傍晚时分,怀着对这座山的怀念,我悠然地写下了这篇诗篇。

去完善
释义
《奉使登终南山》是一首描绘作者登上终南山的所见所感的诗。下面是该诗的部分注释:
1. 南山:指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逸之地。
2. 原隰:指地势较低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3. 林岭:指山林之间的区域。
4. 百仞:形容山峰高峻。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8尺,约合今2.5米。
5. 石壮马径穷:描述山中道路陡峭难行,以石为主,且崎岖险峻。
6. 苔色步缘入:意为沿着长满青苔的小路步行。
7. 春状改:春天的景象发生了变化。
8. 天香:指自然的香气,如花草的香气。
9. 虚洞:指空洞、幽深的洞穴。
10. 策杖:手持拐杖。
11. 低云拂衣湿:形容云雾缭绕,仿佛能触及衣裳。
12. 庐舍:简陋的住所。
13. 问性矜勤劳:询问隐者的生活习性,表现出他们的勤劳精神。
14. 示心教澄习:指隐者心灵清净,行为端正。
15. 玉英时共饭:指与隐者共享美食。
16. 芝草为余拾:指在山中采集灵芝等草药。
17. 潭深鸟空立:形容潭水深邃,鸟儿在空中停留。
18. 一乘从此授:指隐者传授道家的学问。
19. 九转兼是给:指道家学说中有九种境界,这里表示全部接受。
20. 辞处若轻飞:形容离开时的轻松自如。
21. 憩来唯吐吸:形容休息时的平和宁静。
22. 烟色松上深:描述山上松树上的烟雾弥漫。
23. 水流山下急:形容山下的水流湍急。
24. 逢车骑:遇到行人车马。
25. 睨城邑:斜视城市。
26. 峰在野趣繁:表示山峰周围有众多自然景观。
27. 尘飘宦情涩:描述官场的纷扰复杂。
28. 辛苦久为吏:长久担任官职,身心俱疲。
29. 劳生何妄执:感叹世俗生活中无尽的烦恼和执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奉使登终南山》以五言诗的形式,描绘了作者登上终南山的所见所闻和感想。诗人通过对终南山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在山中与友人相遇、交谈的经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使登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16年。在这一年里,唐朝正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王湾作为唐代著名文人,其人生际遇在这段时间颇为丰富。他曾担任官职,参与朝政事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也使得他更加关注国家社会的现实问题。
在这个时期,唐玄宗即位不久,大力提倡儒家文化,推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思想,这对于整个社会道德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文人士子有了更多的晋升机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湾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创作了这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奉使登终南山》。这首诗展现了作者以山川景色为背景,寄托自己对国家治理和民生幸福的期许,表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