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崇德祠下望青城诸山

标题包含
宿崇德祠下望青城诸山
昔年来就学,颇熟青城面。 虽无寻山分,犹喜旦暮见。 违去八寒暑,梦想无时休。 谁意俗士驾,复作山下游。 晚云蔽高峰,怅望久拄颊。 山灵岂猜我,未许相投接。 晨兴云散尽,秀色矗亭亭。 还如故人眼,不改旧时青。 愧非自由身,又复尘中去。 他日访麻姑,问讯山头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灼(1034年-1116年),字晦叔,号颐堂,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王灼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在学校学习,非常熟悉青城的面貌。 虽然没有寻找山的缘分,但仍然喜欢每天都能看到它。 分别已有八个寒冬和夏天,梦想从未停止过。 没想到被世俗之人驾车,再次来到山中游览。 傍晚时分,乌云遮住了山峰,惆怅地望着远方,许久没有说话。 山里的神灵怎么会知道我的心思呢,不让我与他们亲近。 早晨起来,乌云散去,秀丽的景色矗立在那里。 就像故人的眼神,依旧保持着往日的青翠。 遗憾的是我不是自由之身,又要离开这个尘世。 以后有机会拜访麻姑,我会打听山路的消息。
去完善
释义
1. 宿:过夜,指在此处过夜。 2. 崇德祠:可能是一座祭祀有德之人的祠堂。 3. 青城:四川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4. 学:求学,这里指的是在青城山附近学习。 5. 八寒暑:指离开青城山的八年。 6. 梦:梦中见到。 7. 时:时常。 8. 游:游玩。 9. 晚云:傍晚的云彩。 10. 高峰:这里指青城山的主峰。 11. 怅望:惆怅地望着。 12. 久拄颊:长时间用手支撑着脸颊。 13. 山灵:山中神灵。 14. 猜我:理解我的心情。 15. 投接:交往。 16. 晨兴:早晨起来。 17. 云散尽:云彩散去。 18. 秀色:美丽的景色。 19. 矗亭亭: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 20. 故人眼:老朋友眼中的景象。 21. 改:改变。 22. 旧时青:过去的样子。 23. 愧:感到惭愧。 24. 自由身:自由自在的身躯。 25. 尘中:尘世之中。 26. 他日:以后的一天。 27. 访:拜访。 28. 麻姑:神话中的仙女,传说她住在青城山。 29. 问讯:打听消息。 30. 山头路:山上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青城的独特情感,即虽相隔遥远,却时刻思念,这种情感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人生的思考。诗人用生动、富有情感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远离青城的地方,对昔日求学场景的深深怀念。诗人的视角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表现出对青城的持久关注和不舍之情。但诗人并未沉溺于感伤之中,而是通过想象和对山的信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未来。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往昔的回忆和缅怀,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崇德祠下望青城诸山》是南宋词人王灼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在长江流域一带。 王灼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在朝廷担任过小官,也曾因为得罪权贵而被罢免。他在诗词、音乐和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隐居生活,以求避世离俗。王灼也曾在一段时间内过着隐士生活,这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开始出现了一批追求个性和创新的文人。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也影响了王灼的诗歌创作。 在《宿崇德祠下望青城诸山》这首诗中,王灼通过对崇安祠附近青城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青城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