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至尉氏

标题包含
至尉氏
夕次阮公台,啸歌临爽垲。 高名安足赖,故物今皆改。 吾兄昔兹邑,遗爱称贤宰。 桑中雉未飞,屋上乌犹在。 途逢旧甿吏,城有同僚采。 望尘远见迎,拂馆来欣待。 慈惠留千室,友于存四海。 始知鲁衞间,优劣相悬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阮公台前,感受着清爽的空气和愉悦的心情。名字的高尚并不能完全依赖,旧时的东西现在都已经改变。我的哥哥曾经在这里做官,他的善良和公正被人们称颂。桑树丛中的野鸡还未飞翔,屋顶上的乌鸦还在那里。在路上遇到了以前的村民,城中也有同事来访。远远地就看到他们扬尘而来迎接,满怀欣喜地等待着。他对人民的慈爱和恩惠让成千上万的百姓铭记在心,朋友的情谊维系着四海。这时我才知道,鲁国和卫国之间的情况,优劣相差甚远。
去完善
释义
1. 至尉氏:尉氏,地名,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 2. 夕次阮公台:次,临时停留;阮公台,指阮籍曾经游憩的地方。 3. 啸歌临爽垲:啸歌,高歌;爽垲,开阔明亮之地。 4. 高名安足赖:意思是名声虽好,但并无实利。 5. 故物今皆改:意指世事变迁,景物已非。 6. 吾兄昔兹邑:我的兄长曾经在尉氏这个地方做过官。 7. 遗爱称贤宰:遗爱,留下仁爱;贤宰,贤明的县令。 8. 桑中雉未飞:意指故地如昔,仿佛时间未曾流逝。 9. 屋上乌犹在:这里的“屋上乌”指的是燕子。 10. 途逢旧甿吏:途中遇到了以前的老百姓和下属。 11. 城有同僚采:城里有共同任职的同僚。 12. 望尘远见迎:形容热情欢迎。 13. 拂馆来欣待:拂馆,整理住所;欣待,表示高兴地接待。 14. 慈惠留千室:形容哥哥在这座县城里留下的仁爱和恩惠惠及千家万户。 15. 友于存四海:友于,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四海,全国各地。 16. 始知鲁衞间:这里把尉氏比喻为卫国,而鲁国则是指其兄所在之处。 17. 优劣相悬倍:意思是两地相比,相差甚远。
去完善
赏析
《至尉氏》张说 夕阳余晖映照阮公台,在此畅怀高歌,心境豁然开朗。 声誉高并非全然依赖,世事变迁,一切均已改变。 回忆昔日此地,兄长曾为官,留下仁爱美名。 桑林雉鸟尚未飞去,屋顶乌鸦仍在,似乎仍有德政感召。 途中遇见往日百姓官吏,城市中有同事共事之侣。 扬尘远迎,打扫馆舍,热情款待,凸显情谊。 兄长的慈爱和恩惠流传千家万户,四海之内皆为兄弟。 方知鲁国与卫国之间,德行高低之别,竟如此悬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至尉氏》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说(667年-730年)在游历河南尉氏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沿途的风景和人文风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张说是唐玄宗时期的重臣,曾任宰相,后因政见不合被贬为岳州刺史。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盛唐的辉煌和衰落,见证了朝廷的动荡和政治斗争。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725年左右,此时的张说正处于被贬期间,心情沉痛,但仍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时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说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忧虑,反映出他对时代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