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出湖寄赵冬曦

标题包含
出湖寄赵冬曦
西泛平湖尽,参差入乱山。 东瞻岳阳郡,汗漫太虚间。 窘步同行乐,遒文互屡看。 山戍上云桂,江亭临水关。 川途倏忽间,风景依如昨。 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向西漫游至湖泊尽头,连绵的山峦映入眼帘。 向东望向岳阳地区,仿佛在浩渺的天空中一般广阔。 大家步伐艰难地共同欣赏美景,优美的诗文互相传阅。 山间驻守的人们采摘着桂花,江边的小亭子紧靠着水面。 道路上的风景变换得如此迅速,但它们仍然像昨日一样美丽。 湖南的行程还没有结束,荆门的约定还在进行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湖:这里指洞庭湖。 2. 赵冬曦:人名,生平不详。 3. 西泛平湖尽:向西漂浮在平静的湖面上直到尽头。 4. 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 5. 乱山:连绵起伏的山脉。 6. 东瞻:向东看去。 7. 岳阳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位于湖南省北部。 8. 汗漫:广泛无边的样子。 9. 太虚:天空。 10. 窘步:拘束地行走。 11. 行乐:游玩作乐。 12. 遒文:优美的文章。 13. 互屡看:互相多次欣赏。 14. 山戍:边防哨所。 15. 上云桂:云雾缭绕的桂花树。 16. 江亭:江边的小亭子。 17. 水关:水上的关卡。 18. 川途:路途。 19. 倏忽间:瞬间。 20. 湘浦:湘江的水边。 21. 赐环:免去刑罚放逐。 22. 荆门:荆门山,位于湖北省长江中部。 23. 主诺:答应履行诺言。
去完善
赏析
《出湖寄赵冬曦》是一首描绘诗人与朋友共同游历湖南的山水诗。这首诗语言清新,构思巧妙,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才华。 第一联“西泛平湖尽,参差入乱山”,写诗人与友人乘坐小舟荡漾在平静的湖面上,欣赏着湖边错落有致的山峰。这一联不仅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景,还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第二联“东瞻岳阳郡,汗漫太虚间”,写诗人眺望远处岳阳城的景色,仿佛它漂浮在浩渺的太空之中。这一联将远景与近景相结合,既展示了岳阳城的美景,又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第三联“窘步同行乐,遒文互屡看”,写诗人在旅途中与朋友共享欢乐时光,相互欣赏对方的才情。这一联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也展现了他们共同的文艺情怀。 第四联“山戍上云桂,江亭临水关”,写诗人途经山戍(古代的边防城堡)时,看到白云缭绕中的桂花树;在江边的小亭子,靠近水边的城关。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也为全诗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五联“川途倏忽间,风景依如昨”,写诗人在短暂的旅行中,沿途的风景依旧如故。这一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暗示了人生无常的道理。 第六联“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写诗人还没有得到回到故乡的机会,但已经答应朋友在荆门相聚。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湖寄赵冬曦》是唐代文学家张说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张说官至中书令,成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然而,由于政治斗争,他在这一年被贬为尚书左丞,心情抑郁。 在唐代初期,国家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文人墨客争相参与科举考试以谋求功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说以其卓越的文采和才情脱颖而出,成为一代文豪。然而,在官场上,他历经沉浮,饱受政治斗争的困扰。 这首诗反映了张说在失意之时,借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依然保持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