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驿
常经马嵬驿,见说坡前客。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
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常常经过马嵬驿,听说那里有座山坡。自从杨贵妃被杀之后,生出女儿让国家忧虑。那时候的芙蓉花,远不如秋天的草色好看。如果当时嫁给了普通人,也不至于白发苍苍。
去完善
释义
《马嵬驿》:马嵬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驿站,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境内。这里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分离的地方,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往四川,将杨贵妃赐死于此而闻名。
1. 于濆:唐朝诗人。
2. 常经马嵬驿,见说坡前客:经常经过马嵬驿这个地方,听说那里的山坡上曾经住过客人。
3. 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自从唐玄宗的贵妃被屠杀之后,女儿们都担忧自己的命运会影响到国家。
4. 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那一天在马嵬驿,连芙蓉花也不如秋天的草有颜色。
5. 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如果当初杨贵妃嫁给了普通百姓,那么即使头发变白也没有什么关系。
去完善
赏析
《马嵬驿》是一首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悲剧爱情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马嵬驿的描述,揭示了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所造成的祸患。诗中的“屠贵妃”指的是杨贵妃,因为她的美貌使得国家陷入忧愁之中。而“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则暗示了当时的情境,人们更关心的是国家的命运,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最后两句“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则是对杨贵妃命运的反思,如果她当初嫁给了普通人,那么或许可以避免这场悲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马嵬驿》是唐朝诗人于濆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此时的朝政已经逐渐衰落,国运堪忧。于濆本人在年轻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这使他对当时的朝廷和科举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的作品,以表达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马嵬驿》便是其中之一。诗中以杨贵妃的悲剧为引子,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揭示了皇帝荒淫无度、权臣腐败无能的现实。诗人通过对比杨贵妃的美貌与骄奢,以及她在马嵬驿的悲惨命运,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和贫富差距进行了深刻的讽刺。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矛盾,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