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安隆旅次

标题包含
安隆旅次
路入安隆几日程,峰峦分合郁层层。湍流喧鼓客愁听,峻石攒锋人倦登。隙地有茅家有鬼,好山无寺俗无僧。愁心此日偏怀阙,暂止肩舆上竹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描述了行人在旅行中遇到的情况和心情。用现代白话文翻译如下: 行走在安隆的路上已经过去了几天,山峰起伏不断,景色迷人。湍急的溪流如同喧哗的鼓声,让过客心生忧愁;险峻的山石如锋利的刀尖,让人登山时感到疲惫。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茅草屋和传闻中的幽灵让人惊异,而美丽的山中却没有寺庙,世俗与佛教之间的边界也显得模糊。此时此刻,我心中的忧虑仿佛更加沉重,于是暂时停下脚步,登上了山间的竹棚歇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安隆:即今越南中部地区。 2. 几日程:指距离遥远,需要多日行程。 3. 峰峦分合:指山峰与山谷交错分布。 4. 郁层层:形容山势重叠,景象壮观。 5. 湍流喧鼓:形容水流湍急,声音如击鼓般响亮。 6. 峻石攒锋:形容山石险峻,如同尖锐的武器。 7. 隙地:指山间狭小的平地。 8. 有茅家: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9. 有鬼:指民间传说中有鬼神存在。 10. 好山:指美丽的山水景色。 11. 无寺:指佛教寺庙稀少。 12. 俗无僧:指当地民风朴实,没有出家的僧人。 13. 愁心:指诗人担忧的心情。 14. 怀阙:指怀念故乡或亲人。 15. 肩舆:指轿子,这里代指乘坐轿子的游客。 16. 上竹棚:指登上竹制的凉亭休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政在安隆旅途中所见的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行走在山间,翻越高山峻岭的艰辛和劳累。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路途中的各种景象,如山峦层叠、水流湍急、峻石险阻等,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险恶。而“隙地有茅家有鬼,好山无寺俗无僧”则揭示了当地环境的荒凉和人烟的稀少。在旅行过程中,诗人感到疲乏困倦,同时也对未能到达目的地而感到惆怅和失落。整首诗情景交融,表达出作者在艰苦旅途中的复杂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安隆旅次》是明代诗人陈政的一首描绘旅途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在这期间,陈政因生活所迫,离家远行,开始了漫长的旅行生涯。 在陈政生活的年代,明朝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嘉靖皇帝在位期间,宦官权力逐渐增强,官场腐化堕落。由于官场黑暗,许多文人志士被迫远离朝廷,选择游历四方。陈政作为其中一员,他四处奔波,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首诗《安隆旅次》正是陈政在这段旅程中所创作的。诗中描述了他在旅途中所见到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