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日沙岭

标题包含
秋日沙岭
石磴缘云绕乱峰,行行疑在半天中。马前转觉秋容老,霜叶如花触处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山间石阶攀登环绕着云雾的山峰,一步步走似乎行走在天空之中。马儿前行时觉得秋天的景色更加浓重,霜打的叶子如同花朵般四处绽放出红色。
去完善
释义
1. 石磴:石头砌成的台阶或坡道。 2. 缘云:沿着云端,形容地势高耸。 3. 乱峰:形状各异的山峰。 4. 行行:连续前行,这里是走在山路上的意思。 5. 疑:似乎,好像。 6. 在:处于,置身于。 7. 半天中:指离天空很近的地方。 8. 马前:骑马前行的途中。 9. 转觉:逐渐感觉到。 10. 秋容:秋天的景象,这里主要指秋天的色彩。 11. 老:衰退,枯黄。 12. 霜叶:被霜打过的叶子,通常呈红色或黄色。 13. 如花:像花朵一样美丽。 14. 触处:到处,处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行走在沙岭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石磴缘云绕乱峰”,诗人通过“石磴”、“云”和“乱峰”这三个意象,展现了沙岭的地貌特征和险峻程度。这里的“缘云”一词,暗示了山势之高。次句“行行疑在半天中”,表达了诗人在登高过程中的心境,似乎行走在天际之间,给人一种超越世俗的飘渺之感。 接着“马前转觉秋容老”一句,则转向了对秋天的感慨。通过“马前”这个视角,表明了诗人正在行进之中。而“秋容老”三字,传达了秋天已至,万物萧瑟的景象。这一句,让读者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和生命的轮回。 最后“霜叶如花触处红”,是全诗最为精彩的点睛之笔。在这句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对比:霜叶与花。前者代表深秋的凋敝,后者代表春天的繁盛。然而,诗人却用“如花”来形容“霜叶”,打破了这种对比,赋予枯叶以生命力,使得原本寂寥的秋景变得充满生机。同时,“触处红”则意味着沿途都是这样的景色,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景象的普遍性。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富有哲理的思考,深刻地展示了秋天的美丽与哀愁,使读者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沙岭》是唐代诗人陈政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唐朝中期,大约在公元8世纪左右。这个时期,唐朝国势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逐渐显现,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政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和民生充满关注。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但往往寓情于景,表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忧虑。陈政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秋日沙岭》这首诗中,陈政通过对沙岭秋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他也通过描写沙岭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这种情感与当时文人普遍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相吻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