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癸亥营建纪成十四韵
昭代承平日,车书万国同。华夷歌至德,民物囿淳风。土宇今何广,京师古所崇。龙飞乘大运,鸠聚役群工。郢也操戕斧,垂哉立斲砻。经营来子庶,奄忽见神功。日月光三殿,乾坤辟两宫。词司星拱北,庶府水朝东。扑地檐楹众,参天栋宇隆。螭头蹲雾豹,珠网绚朝红。大势千秋壮,宏规百度雄。巍峨齐景亳,辉赫过岐丰。帝业垂无极,人心仰建中。赋诗纪成绩,三祝效呼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在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和世界各国共享知识与交通。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赞美高尚的品质,社会风气淳朴。现在的领土多么辽阔,北京自古以来就是尊崇的城市。皇帝顺应天命,聚集众多人才一起努力。郢都的手艺人们挥舞着斧头,认真打造每一处细节。在迅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看见奇迹般的成就。太阳和月亮照耀着宏伟的宫殿,天地之间矗立着两座宏伟的皇宫。官员们各司其职,为国家效力;府库充盈,犹如江水向东奔流。繁多的屋檐犹如地面铺陈,高耸的梁柱直冲云霄。屋顶上的兽头如豹子般雄壮,早晨的阳光洒满红色珠帘。这壮观的建筑规模展现了皇家的气度与威严,超越了周代的宏伟。皇帝的伟业世代传颂,人民敬仰并期待更多美好。我写这首诗纪念这个辉煌的时刻,向天地祝愿国家昌盛。
去完善
释义
1. 昭代:指政治昌明的时代。
2. 车书:古代用以指代国家的礼法制度。
3. 华夷:指中华民族及少数民族。
4. 民物:人民和万物。
5. 土宇:疆土。
6. 京师:古代的首都。
7. 大运:指天命、国运。
8. 鸠聚:聚集人力。
9. 郢:即京畿,国家首都的附近地区。
10. 戕斧:雕刻的工具。
11. 垂哉:这里是“下垂”的意思,指的是宫殿建筑中的装饰下垂。
12. 斲砻:石匠的凿子。这里用来形容建筑物的外观。
13. 子庶:百姓,民众。
14. 奄忽:一瞬间。
15. 三殿:皇帝的宫殿,有三座主要的大殿。
16. 乾坤:天地。
17. 两宫:指皇帝和皇后的寝宫。
18. 词司:文学馆。
19. 星拱北:指官员们围绕在皇帝的周围,就像星星围绕着北极星一样。
20. 庶府:各级官署。
21. 扑地:贴地。
22. 檐楹:屋檐下的柱子。
23. 参天:高达天际。
24. 螭头:龙头状的瓦当。
25. 雾豹:比喻名贵而罕见的物品。
26. 珠网:用珍珠制作的装饰网。
27. 朝红:早晨的阳光。
28. 宏规:宏伟的规划。
29. 百度:众多的方面。
30. 景亳:古代商朝的都城,这里用来比喻京城的壮丽。
31. 岐丰:古代周朝的发源地,这里用来比喻京城的繁荣。
32. 建中:建立中央政权。
33. 呼嵩:歌颂皇帝的功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陈政在癸亥年间(公元1063年)建设京城的壮丽景象。诗人以“昭代承平日”开篇,表达了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随后用“华夷歌至德,民物囿淳风”描绘了各民族和睦共处、人民生活安宁的场景。接着通过描述“土宇今何广,京师古所崇”以及“龙飞乘大运,鸠聚役群工”展示出国家繁荣昌盛和都城建设的雄伟规模。
诗人以“郢也操戕斧,垂哉立斲砻”和“经营来子庶,奄忽见神功”来形容建筑过程的严谨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接下来的诗句如“日月光三殿,乾坤辟两宫”,“词司星拱北,庶府水朝东”及“扑地檐楹众,参天栋宇隆”等描绘了宫殿建筑的壮观和华美。同时,“螭头蹲雾豹,珠网绚朝红”展现了皇家气派和高贵典雅。
紧接着诗人又通过对京城宏伟壮观之景的描写,如“大势千秋壮,宏规百度雄”,“巍峨齐景亳,辉赫过岐丰”,表达出了京城的雄伟气势和无尽的繁华景象。诗人借“帝业垂无极,人心仰建中”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祝福和对君王圣明统治的赞美。最后,诗人感慨于皇城的建设成果,写下了“赋诗纪成绩,三祝效呼嵩”的结语。整首诗语言华美,气度非凡,以深沉的笔触书写出一幅绚丽的京城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正统癸亥营建纪成十四韵》是明朝诗人陈政创作的一首描写营建工程完工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正统癸亥年,即公元1443年。
在这个时期,明朝正处于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明宣宗在位期间,实行“宣德之治”,强调文治教化,社会较为繁荣。陈政作为朝廷官员,参与了皇宫的营建工程,见证了工程的建设和完成,因此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歌。
陈政在正统癸亥年间,因才华横溢被选拔进入朝廷任职。他积极参与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尤其是皇宫的营建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亲身体验了工程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同时也对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勤劳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工程建设者的赞美之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