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云崖为同邑李生作

标题包含
云崖为同邑李生作
峭壁缘云上,心清云亦闲。山光浓淡处,树色有无间。扫石延僧话,开笼待鹤还。何时经故里,弭节共跻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倚靠在悬崖边,俯瞰云朵飘过,内心清净,云朵也显得悠闲自在。远山的景色如梦如幻,树林的色调忽隐忽现。扫除石头上的尘土,邀请僧人一起交谈,打开鸟笼等待仙鹤归来。什么时候能回到故乡,我们携手一同攀登。
去完善
释义
1. 峭壁:陡峭的山崖。 2. 缘云:靠近云端。 3. 心清:心情恬静。 4. 闲:平静。 5. 浓淡:此处指光线明暗变化。 6. 树色:树木的颜色。 7. 有无间:在或隐或现之间。 8. 扫石:扫地,整理庭院。 9. 延:邀请。 10. 僧话:与僧人交谈。 11. 开笼:打开鸟笼。 12. 鹤:此处指养在笼中的鹤。 13. 待鹤还:等待鹤回到笼中。 14. 何时:什么时候。 15. 经:经过,经过某地。 16. 故里:故乡。 17. 弭节:停车。 18. 共跻攀:共同攀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云崖美景的诗词。诗人以峭壁、云朵、山光、树色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对于故乡友情的思念之情。 “峭壁缘云上”表达了地势险峻的场景,而“心清云亦闲”则表达出诗人在此环境下内心的平静和愉悦。通过对比,诗人突出了环境对于心灵的影响。 在“山光浓淡处,树色有无间”两句中,诗人通过浓淡的山光和若有若无的树色,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神秘魅力。这两句也暗示了生活的平淡与无常,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接下来,“扫石延僧话,开笼待鹤还”两句则表明了诗人追求恬静的生活态度。与僧人交流以及等待鹤归来都表现出诗人远离尘世纷扰的追求。 最后,“何时经故里,弭节共跻攀”,诗人表达了对故地重游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在这两句中,诗人勾勒出了与朋友共同攀登的美好场景,体现出深厚的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崖为同邑李生作》是明朝诗人陈政的一首描绘山景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元末明初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代,战乱刚刚结束,社会经济和文化逐渐恢复和发展。 陈政作为明朝的一位官员和文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他曾担任监察御史、知府等职位,后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他在官场上的沉浮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创作这首《云崖为同邑李生作》时,陈政正身处一个繁荣的社会环境。然而,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感慨。他通过对云崖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之,《云崖为同邑李生作》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陈政在此期间的坎坷经历和他对社会的深刻洞察,都成为了这首诗创作的灵感源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