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梦中作

标题包含
梦中作
山色浓如滴,湖光平如席。 风月不相识,相逢便相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景色彩浓厚如同水滴,湖水波光平静如同凉席。 风和月色仿佛并不相识,一旦相遇便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色:山岭的景色。 2. 浓如滴:形容山色浓郁,如同滴落下来的水珠。 3. 湖光:湖面的光彩。 4. 平如席:形容湖面平静,如同铺开的席子。 5. 风月:风和月,指自然景物。 6. 不相识:不熟悉,不了解。 7. 相逢:互相遇见。 8. 相得:彼此投合,相得益彰。
去完善
赏析
《梦中作》是唐代诗人许安仁的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山色、湖光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欣赏。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的美丽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意境。 首句“山色浓如滴”,用“浓如滴”来形容山色的美丽,形象地描绘出山峦的色彩丰富且浓郁,仿佛如欲滴的水珠一般。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的欣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湖光平如席”,则通过“平如席”来形容湖面的平静与广阔,表达了作者对湖水波光粼粼的赞美。这句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湖边,感受到了湖泊的美丽与宁静。 接下来,“风月不相识,相逢便相得。”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感悟。在这里,作者将风、月视为有生命的主体,认为它们虽不相知,但一相遇便能相互欣赏。这种表达方式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和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欣赏。通过对山色、湖光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世界,使人流连忘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梦中作》是唐代诗人许安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在创作这首诗时,许安仁正值中年,他曾任朝廷官员,后因战乱和世事无常辞官回乡。在这个特殊时期,许安仁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感慨。 《梦中作》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梦见故乡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诗中,许安仁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风吹柳花满店香”、“江船火独明”等,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然而,在这美好的梦境背后,隐藏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使得百姓流离失所,诗人也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因此,这首诗既是对美好梦境的向往,也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