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泰安竹林

标题包含
游泰安竹林
萧寺天教胜处安,峰峦腾掷水云闲。客来总说游山好,不道山僧却厌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寺的宁静中度过美好的时光,山峰与水云相映成趣。客人总是谈论游览山川的美好,却不知山中僧侣已厌倦了这座山。
去完善
释义
1. 萧寺:指泰山上的寺庙,这里的萧是萧瑟的意思,渲染了寺院周围的气氛。 2. 安仁:诗人名字,这里采用倒装,以“安仁”代表诗人的姓名。 3. 腾掷:形容山峰高低起伏的形态。 4. 水云闲:指的是水中映出的云朵,显得十分宁静悠闲。 5. 客:指游客,不是实指。 6. 说:即谈论,夸耀。 7. 不道:没料到,没想到。 8. 山僧:在山上修行的僧人。 9. 厌:厌倦,不喜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泰山竹林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的看法。诗人以“萧寺天教胜处安”开篇,用“天教胜处安”来形容泰山竹林的优美环境,突出了竹林宁静祥和的氛围。接下来的“峰峦腾掷水云闲”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险峻和水云的悠然,进一步展现了竹林壮丽的自然景观。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提出“客来总说游山好,不道山僧却厌山”的观点。这两句的意思是:游客们来到这里都说游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他们却不知道山中的僧侣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这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人只看重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深层次内在含义的思考。同时,这也传达出诗人对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泰安竹林》是唐代诗人许安仁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泰山竹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在公元8世纪的中唐时期,许安仁创作了这首诗歌。这一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许安仁作为一位士人,有着浓厚的儒家思想,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使他产生了隐居山林的想法。 在泰山附近的竹林,许安仁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里的美景让他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祥和与宁静。他在这片竹林中寻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体会到隐逸生活的美好。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游泰安竹林》这首诗反映了许安仁在中唐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他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渴望过上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