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彼县吏

标题包含
彼县吏
嗟乎嗟乎彼县吏,剥肤椎髓民将死。 夏取麦兮秋取粟,笞匹红兮杖匹紫。 酒臭瓮兮肉烂床,马余粱兮犬余饩。 雀腹鼠肠容几何,虎噬狼贪胡无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唉呀唉呀那个地方官,压榨百姓生灵涂炭。 夏季收取麦子秋天收谷子,鞭打百姓鲜红血流紫色皮肉痛。 酒缸发臭肉堆腐烂,马吃多谷狗吃多粮。 麻雀般的肚量老鼠般的肠胃能装下多少东西,如虎似狼的官员贪欲何时停止。
去完善
释义
1. "嗟乎":诗人表达悲哀之情的方式,即感叹句。意为悲哉悲哉。 2. "剥肤椎髓":指剥夺人民的财产到极点。剥肤,从皮肤上剥落;椎髓,把骨髓击碎。形容人民困苦不堪。 3. "夏取麦兮秋取粟":意指征收农业税在夏季收取小麦,秋季收取粟米。 4. "笞匹红兮杖匹紫":指用红色的鞭子和紫色的杖子抽打人民。 5. "酒臭瓮兮肉烂床":形容官吏家中囤积的酒和肉已经变质腐烂。 6. "马余粱兮犬余饩":指马和狗都吃得很好。余,表示丰盛;粱,优质小米;饩,喂养牲畜的食物。 7. "雀腹鼠肠":形容人民的肚子空空如也。 8. "虎噬狼贪":比喻官员的贪婪行为。虎噬,像老虎一样凶猛地吞噬;狼贪,像狼一样贪婪地掠夺。 9. "胡无已":为什么没有止境。胡,疑问词,为何;无已,无止境。
去完善
赏析
《彼县吏》是一首描绘官僚腐败、苛政猛于虎的诗歌。诗中通过“彼县吏”这一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基层官吏贪婪、残酷的真实面貌。诗人通过对夏收、秋收时县吏对百姓剥削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其“剥肤椎髓”般的狠辣手段。同时,县吏骄奢淫逸的生活也被揭露得淋漓尽致,酒香肉臭、马食高粱、狗有剩余的粮食等景象,与百姓生活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此表达对民不聊生的愤怒和对官僚腐朽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彼县吏》是北宋著名诗人石介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仁宗朝(1023-1063年)时期。这个时期,石介在朝为官,担任国子监直讲等职位,对政治、教育等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关注。这首诗通过对“彼县吏”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官僚腐败、百姓疾苦的现实问题,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 在仁宗朝期间,石介的个人经历颇为丰富。他早年家境贫寒,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进士,进入仕途。然而,他在官场上并未一帆风顺,曾因为直言不讳、抨击时弊而受到排挤和打压。尽管如此,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关注民生,提倡教育改革,主张文人治国。这种坚定的立场和执着的精神,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现实关怀和人文情怀。 在《彼县吏》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北宋正处于国家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阶段。然而,随着官僚体制的日益庞大,腐败现象逐渐滋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百姓的生计。石介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此深感忧虑,通过诗歌表达出对统治者和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