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吾尝观中夏,地平如砥石。
幅员数万里,车马通辙迹。
帝宅居土中,紫垣当辰极。
长江断其南,绝塞经其北。
东海西流沙,天为限夷狄。
三代千余年,天子虽务德。
实以险为恃,四夷皆潜匿。
汉唐德稍衰,地胜岂殊昔。
暂来还亟去,不敢窥城壁。
石晋一失谋,六州沦胡域。
天地破扃鐍,山川无阻阨。
贻尔子孙患,固知非远策。
桓桓周世宗,三十纂尧历。
一岁破河东,刘崇丧精魄。
再岁复秦凤,不庭自柔格。
三岁出南狩,王师拯焚溺。
江北十四州,取之如卷席。
四岁征关南,曾不发一镝。
三州相继降,德声畅蛮貊。
李昪请臣妾,钱镠修贡职。
帝欲因兵锋,乘胜务深击。
直取幽州城,拓土开疆埸。
重收虎北口,复关闭寇贼。
是时战屡捷,六军气吞敌。
平吴如破竹,成功在顷刻。
惜哉志不就,暴疾生中夕。
帝宋承大宝,声名发丕赫。
全蜀献土地,举吴上图籍。
荆潭与瓯闽,助祭来匍匐。
开城纳江俘,御楼受晋馘。
区内一正朔,六州独割剔。
愤愤柳崇仪,才宏包旦奭。
生长在河朔,耳目熟金革。
旗鼓朝治兵,酒肴夜结客。
握臂说心诚,倒囊推金帛。
客以豪杰士,遇侯颇感激。
往来达厥诚,生死愿效力。
万德纳我说,洞然绝嫌隙。
事成已有萌,侯去何云亟。
豪杰夜空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曾经观望中原大地,地势平坦如同打磨过的石头。
其地域辽阔数万里,交通繁忙,车辆络绎不绝。
皇帝的居所位于中心地带,紫色宫墙犹如星辰。
长江隔断了其南部地区,而北部则有险要关卡。
东边的海洋和西边的沙漠构成了天然屏障,阻止了外族的入侵。
从三代到一千多年后的唐朝,尽管皇帝致力于道德治理,但主要还是依靠地理优势维持稳定。
一旦有外族入侵,他们便会迅速撤退,不敢轻易靠近城池。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由于石敬瑭的失误,中原大地陷入了混乱。
江山再次被外族攻陷,天地的界限被打破,山川无法阻挡敌人的脚步。
留给后代的是无尽的痛苦,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威武的周世宗,继位的时候年仅30岁。
第一年就打败了河东的敌人,刘崇失去了斗志。
第二年收复了秦凤地区,不用动用武力就实现了和平。
第三年出征南方,平息了战乱。
江北的14个州府,被他轻松收入囊中。
第四年他进攻关南,竟然没有发射一枚箭矢。
三个州府就投降了,他的德行传遍了蛮荒之地。
李昪向他称臣,钱镠也派人来表示敬意。
他想借助胜利的势头,深入攻打幽州城,开拓疆土。
然后重振燕云十六州的防线,彻底消灭敌人。
当时的战斗总是取得胜利,军队士气高涨,势不可挡。
平定江南就如同破竹之势,胜利就在眼前。
遗憾的是,他在最关键的时刻突然病倒了。
宋朝继承了大业,名声传播四方。
整个四川献上了土地,江南也交出了地图和户籍。
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也都来朝贡,纷纷表达了敬意。
打开了城门迎接被俘的敌人,登上了城楼接受敌人的投降。
全国只有一个正统,而北方的六个州仍然被割据。
愤怒的柳崇仪,才华横溢,胸怀大志。
他生在河北,熟悉战争。
每天早晨都是练兵场,夜晚则是宴会和结交朋友的时间。
他说出自己的决心,毫不犹豫地拿出金钱和布匹。
那些豪杰之士,受到他的感召,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他们的诚意感动了万物,生死都在所不辞。
他们用我教给他们的一切,扫清了一切疑虑和冲突。
事情已经有些眉目,但他却突然离开了我们。
去完善
释义
吾尝观中夏:指诗人观察中原地区。
地平如砥石:大地平坦如磨刀石。这里描述中国的地势。
幅员数万里:指中国国土广袤,范围广阔。
车马通辙迹:道路上车辆马匹的车轮痕迹。形容交通便利。
帝宅居土中:指中国古代的都城位于中央位置。
紫垣当辰极:紫垣即皇宫,这里是借喻皇权;辰极即北极星,比喻帝王。
长江断其南:长江从中国的南部穿过。
绝塞经其北:北方的边疆地区。
东海西流沙:东海和西部的流沙(沙漠)是中国辽阔国土的两端。
三代千余年:指夏、商、周三代,大约一千多年的历史。
天子虽务德:尽管皇帝努力施行仁政。
实以险为恃:实际上依靠地势的险要作为防御。
四夷皆潜匿:四方的外族都不敢轻易侵犯。
汉唐德稍衰:汉唐时期的仁政逐渐衰弱。
地胜岂殊昔:优越的地势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暂来还亟去:外族短暂侵略后又迅速离去。
石晋一失谋:五代十国时期的石晋政权一次策略失误。
六州沦胡域:六个州沦陷于胡人手中。
天地破扃鐍:自然界的障碍被打破。
山川无阻阨:山水不再成为阻挡交通的阻碍。
贻尔子孙患:留下了子孙后代的祸患。
固知非远策:实在不是长远之计。
桓桓周世宗:指周世宗柴荣,谥号“桓”。
三十纂尧历:三十岁继承帝位。
一岁破河东:指柴荣一年内攻破河东地区的刘崇势力。
刘崇丧精魄:刘崇丧失精神力量。
再岁复秦凤:第二年收复了秦凤地区。
不庭自柔格:对不臣服者自行折服。
三岁出南狩:第三年进行南巡。
王师拯焚溺:周朝军队拯救水火之中的人民。
江北十四州: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
取之如卷席:形容攻占这些地区非常容易。
四岁征关南:第四年攻打关南地区。
曾不发一镝:没有发射一箭。
三州相继降:三个州接连投降。
德声畅蛮貊:周朝的德行和声誉传播到四方。
李昪请臣妾:李昪上表称臣。
钱镠修贡职:钱镠进贡以示归顺。
帝欲因兵锋:皇帝想趁着胜利的势头。
乘胜务深击:进一步深入打击敌人。
直取幽州城:直指幽州城。
拓土开疆埸:开拓领土,扩大疆域。
重收虎北口:重新占领虎北口。
复关闭寇贼:再次封闭边关,阻挡寇贼。
是时战屡捷:此时战斗多次取得胜利。
六军气吞敌:周朝军队士气高涨,有战胜敌人的信心。
平吴如破竹:平定吴地如同破竹一般顺利。
成功在顷刻:成功就在片刻之间。
惜哉志不就:可惜柴荣壮志未酬。
暴疾生中夕:突然病倒在夜晚。
帝宋承大宝:宋朝继承了大统。
声名发丕赫:名声威震四海。
全蜀献土地:四川献出土地归顺。
举吴上图籍:吴地献上地图和户籍。
荆潭与瓯闽:湖南、江西和福建一带。
助祭来匍匐:来到京城助祭。
开城纳江俘:打开城门接纳江南俘虏。
御楼受晋馘:在宫楼上接受晋国的战败投降。
区内一正朔:国内统一使用一种历法。
六州独割剔:这六个州单独被划分出来。
愤愤柳崇仪:柳崇仪愤愤不平。
才宏包旦奭:才华横溢,包容众贤。
生长在河朔:生在黄河以北地区。
耳目熟金革:耳濡目染,熟悉军事。
旗鼓朝治兵:每天早晨操练军队。
酒肴夜结客:晚上招待宾客。
握臂说心诚:握住手臂表达心意真诚。
倒囊推金帛:慷慨解囊,分享财物。
客以豪杰士:宾客中有豪杰之士。
遇侯颇感激:遇到周世宗非常感激。
往来达厥诚:通过交流表达了诚意。
生死愿效力:愿意为周世宗出生入死。
万德纳我说:万人德对我说。
洞然绝嫌隙:清楚明白,消除了误解和疑虑。
事成已有萌:事情已经开始有了眉目。
侯去何云亟:何须着急谈论世宗的未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感事”,实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即“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局势,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关切。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阐述了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的险要地势作为屏障,以抵御外侮。虽然历代皇帝都以道德治国,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周边民族仍然会潜入中原。而到了宋朝时期,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原本属于中国的部分地区沦为了异族的地域。诗人痛心疾首,认为这种状况不应该持续下去。
诗人在描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之后,转而歌颂了周世宗的英勇神武。他果断地出兵攻打各个地方,成功地收复了失地,并击败了外敌。然而,他却因为疾病突然离世,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伟业。诗人对此感到惋惜,同时又期待新的统治者能够继承他的遗志,重整河山。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宋朝建立后,各地纷纷归顺的场景。四川、福建等地都献上了土地,表示愿意听从宋朝的号令。诗人对这些忠诚之士充满了敬意,同时也对他们甘愿付出生命为国家效力的精神表示赞扬。最后,诗人通过柳崇仪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的敬意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他认为,只要有了这些英勇豪杰的支持,国家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国家的统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介的《感事》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在这个看似和平的时代背景下,却隐藏着各种矛盾和问题。
石介(998-1045),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担任过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等职务。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擅长古文和诗歌。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提倡儒家学说,反对佛、老思想。
在《感事》这首诗中,石介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不满和忧虑。他观察到社会上存在着种种弊端,如官员腐败、贫富不均、道德沦丧等。这些现象让他深感痛心,也对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唤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