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萱
一人横行,武王则羞。
今西夷之鬼,抗中国而敌万乘。
西夷之服,升黄堂而骄诸侯。
尊于天子,满于九州。
王法不禁,四民不收。
植萱于阶兮,庶忘吾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人横行霸道,连周武王也会感到羞愧。现在西方异族像幽灵般地对抗中国,挑战拥有万辆战车的强大国家。它们在中国的高贵殿堂里,以强权向各诸侯国炫耀武力。地位甚至超过了天子,势力遍布神州大地。
因为不受王法的约束,平民百姓也无法制约它们。我们只好在台阶上种植一些黄花菜,希望能暂时忘记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植萱》:石介此诗创作背景为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之时。"植萱"有隐逸避世之意。
1. 一人横行:指当时藩镇割据的节度使安禄山等人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2. 武王则羞:语出《诗经·大雅·抑》“国步斯频”,原意指周武王受到动乱局势的羞愧。这里借指唐代统治者受安禄山等的威胁。
3. 西夷之鬼:指西方藩镇势力的首领,如安禄山等。
4. 抗中国而敌万乘:对抗中央政权,对抗朝廷。"万乘"喻指庞大的军队或实力。
5. 黄堂:古代太守的府第。
6. 骄诸侯:向其他藩镇炫耀自己的地位与势力。
7. 尊于天子,满于九州:指他们的权力和势力甚至超过了皇帝,遍布全国。
8. 王法不禁,四民不收:指当时的社会法律无法约束这些割据势力,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9. 植萱于阶兮,庶忘吾忧:诗人通过种植香草来排解心中的忧虑。
去完善
赏析
《植萱》是宋朝诗人石介的一首抒发忧虑的诗。在这首诗中,石介通过描绘西夷之鬼的嚣张跋扈,表达了他对当时局势的忧虑。他希望通过种植萱草来缓解自己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植萱》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石介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时期(960-1063年),此时正是北宋中期的太平盛世,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
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山东兖州人。他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学者,具有深厚的儒家思想功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多次遭到贬谪。在《植萱》这首诗中,石介以乐观的心态描绘了田园风光和自己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太平的期盼。
在同一时期,北宋社会风气崇尚儒家经学,重视科举考试。许多文人墨客都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社会现实的影响,许多文人在官场上并不得意,甚至遭到迫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选择归隐田园,过上隐居生活,以求心灵的慰藉和安宁。石介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