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高给事
掷毫不肯草丝纶,宰相逡巡命别人。
明日执回卢杞制,始知唐室有忠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掷毫:比喻毫不犹豫地下笔。这里指袁高坚决不肯起草任命卢杞的诏书。
2. 草丝纶:草拟朝廷的重要文件。丝纶,皇帝颁布的命令。
3. 宰相:指当时的宰相杨炎。
4. 逡巡:犹豫徘徊。
5. 命别人:指杨炎让其他官员去起草任命卢杞的诏书。
6. 执回:指把原来的任命诏书拿回来。
7. 卢杞:唐朝的一个奸臣,曾任宰相。
8. 制:古代的一种政令。
9. 唐室:唐朝政权。
10. 忠臣:忠诚于国家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石介为悼念唐代著名忠臣袁高而作。诗中描述了袁高坚决不妥协于奸臣卢杞的秉直形象。“掷毫不肯草丝纶”描绘了袁高坚定地拒绝起草任命卢杞为宰相的诏书,即使面对权贵的威逼利诱也不为所动。“宰相逡巡命别人”揭示了袁高这种果断与坚定的态度使得奸相最终只能被迫退位,无法得逞。“明日执回卢杞制,始知唐室有忠臣”则进一步肯定了袁高的品质,强调正是因为他坚持了正义,才使人们认识到唐朝仍存有忠诚耿直的大臣。全诗通过对袁高刚正不阿的描写,赞美了他忠于国家、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恶政的忧虑和对正义力量的呼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袁高给事》这首诗是石介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首五言诗。石介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文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改革努力。这首诗歌颂了袁高这位古代官员的忠诚与担当精神。
创作此诗时,北宋正处在新旧党争的时期,石介本人因为坚定的立场和直言不讳的性格,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他坚定地站在王安石新法的支持者一方,与其他保守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虽然他的政治生涯起起伏伏,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为国家和人民发声。
在北宋时期,官僚制度相对完善,但官场腐败问题仍然严重。袁高作为一位正直廉洁的官员,他在任期间严惩贪污,整顿吏治,为国家选拔人才。石介在此诗中以袁高为榜样,表达了对国家忠诚、勇于担当的官员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北宋官僚制度的期望和对社会改革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