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村居

标题包含
村居
幽居一亩枕溪棱,阶下杉松缠古藤。 常爱园林深似隠,不嫌门户冷如僧。 麦宜过社犹催种,山近经秋却懒登。 已把壮心闲顿置,少年莫要苦相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一处宁静的乡村僻壤幽居,房屋临溪而建,台阶下的杉松树与古老的藤蔓相互缠绕。 我深深热爱这仿若隐世的园林生活,并不在意自己的居所是否清冷,犹如僧人一般。虽然已过芒种节气,田里的麦子还在茁壮成长,而附近的山丘上,秋天来临,我却懒于登山。 已将雄心壮志暂且放下,过着悠闲的生活,年轻人请不要过多地责备我。
去完善
释义
1. 幽居:指僻静无人的住所。 2. 一亩:数量词,这里指住宅的大小。 3. 枕溪棱:依傍着溪流的小坡。 4. 阶下:台阶之下,这里指宅院之中。 5. 杉松:两种常绿乔木,这里用来形容环境优雅。 6. 缠古藤:古老的藤蔓缠绕在树木上。 7. 深似隠:形容园林深邃,如同隐士的居所。 8. 不嫌:不嫌弃,表示愿意接受这样的生活。 9. 门户:家宅的大门。 10. 冷如僧:形容家中冷清,如同僧人的住处。 11. 麦宜过社:指芒种时节适宜种植麦子。 12. 过社:古代农民耕种时的一种集体活动。 13. 催种:催促人们种植农作物。 14. 山近经秋:指秋天来临,离山很近。 15. 懒登:懒得去登山。 16. 已把壮心闲顿置:已经将壮志雄心暂时放下,享受悠闲的生活。 17. 少年莫要苦相憎:年轻人不要苦苦地讨厌这种生活。
去完善
赏析
石介的这首《村居》展现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对幽居环境、植物、农事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争的厌恶。在诗歌的结构上,石介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每句都富有韵律和节奏感,使整首诗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 首先,“幽居一亩枕溪棱,阶下杉松缠古藤”两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居所周围的环境。幽静的居住环境让人感受到诗人的隐逸之情,而“枕溪棱”则突出了村落的水乡特色。台阶下的杉松树与古藤相互缠绕,表现出一种古朴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紧接着,“常爱园林深似隠,不嫌门户冷如僧”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诗人将自己比作园林中的隐士,不畏门户的冷清,更愿意在此过上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描述农事方面,“麦宜过社犹催种,山近经秋却懒登”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耕作时的悠闲心态。虽然已过春社时节,但诗人仍然督促着耕种的进行;面对临近的山丘,秋天的时候却显得有些慵懒,不愿攀登。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恰恰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摆脱世俗束缚的愿望。 最后,“已把壮心闲顿置,少年莫要苦相憎”两句中,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将壮志雄心暂时搁置,希望年轻人不要因自己的隐逸生活而苦苦相逼。这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尊重自己的选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村居》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介在庆历二年(1042年)创作的。这一年,石介辞去了朝廷的职务,回到了家乡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开始了他田园隐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生活充满了田园诗般的宁静与美好,这也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 在这一时期,石介的个人生活也有着许多波折。他与妻子赵氏的婚姻并不美满,两人时常争吵,甚至一度分居。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失望和对妻子的不满。然而,他也并没有完全沉浸在个人生活的痛苦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 这一时期,正值北宋中期,社会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然而,由于长期的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军事力量薄弱,边境屡遭侵扰。此外,科举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士人队伍中的贪污腐化现象严重。石介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对这些问题深感忧虑。因此,他的诗歌中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