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韩文

标题包含
读韩文
眇焉五帝上,尝观二典辞。 焕乎三王间,尝观二雅诗。 道德既淳厚,声光何葳蕤。 烈烈日精散,闳闳雷声施。 施焉如飞龙,潜焉如蟠螭。 祖述兼宪章,后世唯吾师。 永言二典往,群言或隳离。 亦既二雅末,六义多陵迟。 寥寥千余年,颠危谁扶持。 揭揭韩先生,雄雄周孔姿。 披榛启其涂,与古相追驰。 沿波穷其源,与道相滨涯。 三坟言其大,十翼畅其微。 先生书之辞,包括无孑遗。 春秋一王法,曲礼三千仪。 先生载于笔,巨细咸羁縻。 杨墨乃沦胥,旷然彰其媸。 佛老亦颠隮,茫然复于夷。 婉婉平蔡画,淮西获以依。 凌凌逐鳄文,潮民蒙其禧。 心将元化合,功与天地齐。 洋洋治世音,磊磊王化基。 悖之则幽厉,顺之则轩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古代皇帝统治时期,我曾阅读过《尚书》和《诗经》。那时的社会风俗淳朴,名声光芒闪耀。如同太阳的光明挥洒四方,又如雷霆的声音传遍世界。它们像腾飞的龙,潜伏的蛟龙一般引人入胜。这些古代的教导成为我后来教育的基石,我是他们的传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优美的言辞开始被忽视甚至遗忘。《诗经》的地位也日渐下降,诗的六种表现手法也逐渐式微。在过去的千年里,谁是那支撑这个局面的人呢?是杰出的韩愈,他有着周文王和孔子的风度。他为文学披荆斩棘,追寻古人的足迹。他深入挖掘诗歌的源泉,与真理同行。他的《原道》论述了道德的博大精深,而《十翼》则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周易。 韩愈的文章包含了一切学问,无论是《春秋》记载的法制,还是《礼记》中的礼仪规范,都被他用笔墨记录得详尽且细致。他批判了杨朱墨翟的学说,使他们的错误暴露无遗;对于佛教和道教,他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引领人们回归正道。他的人文关怀使得民间疾苦得以呈现,如《谏迎佛骨表》等文章,体现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韩愈的作品把人性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他的功劳与天地同样伟大。他的诗篇、他的散文,都充满了治理国家的智慧,为王道的教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背离他的教诲,国家就会陷入混乱;遵循他的思想,国家就能达到辉煌的顶峰。
去完善
释义
1. 五帝:指古代五位贤明的君主。常指南、北、东、西五个方位的天神。 2. 二典:指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文献《尚书·禹贡》和《尚书·尧典》。 3.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武三位开国的君主。 4. 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5. 道德:这里指儒家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原则。 6. 淳厚:指人品纯朴敦厚。 7. 声光:声誉和光辉。 8. 葳蕤:形容草木茂盛,也用于比喻事物的繁荣。 9. 日精散:指儒家学问的传授和传播。 10. 雷声施:比喻威严的教育力量。 11. 飞龙:指飞龙在天,象征品德高尚的人。 12. 蟠螭:指传说中的龙类动物。 13. 祖述:继承先人的事业,这里指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14. 宪章:法令规章,这里指儒家的道德规范。 15. 眇焉:遥远的样子。 16. 永言:长久地谈论。 17. 隳离:背离,废弃。 18. 六义:《诗经》所表现的六种艺术手法,即风、赋、比、兴、雅、颂。 19. 陵迟:衰落,衰败。 20. 颠危:跌倒,比喻国家危亡。 21. 揭揭:原指显明,这里形容韩愈的成就突出。 22. 周孔:周公和孔子,这里泛指儒家圣人。 23. 榛:榛子树,比喻学问的艰难。 24. 披榛:砍伐阻碍道路的榛子树,比喻开拓道路。 25. 追驰:追赶,追求。 26. 沿波:顺着水流,比喻遵循前人的道路。 27. 穷其源:探寻事物起源。 28. 三坟:相传为远古时期的三个经典文献,即《三坟》、《五典》、《八索》。 29. 十翼:《周易》的解释性著作,共有十篇,称为“十翼”。 30. 孑遗:遗留,剩下。 31. 王法:国家的法律制度。 32. 曲礼:礼仪细则。 33. 巨细咸羁縻:大事小事都受到约束。 34. 杨墨:杨朱和墨翟,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35. 沦胥:相继陷入困境。 36. 旷然:豁然开朗,明显。 37. 蔡画:即蔡州,今河南汝南一带。 38. 淮西:淮河以西地区。 39. 平蔡画:平定蔡州的叛乱。 40. 凌凌:形容力量强大。 41. 逐鳄文:驱逐鳄鱼的文章。 42. 潮民:潮州地区的百姓。 43. 蒙其禧:得到他的庇护和祝福。 44. 元化:自然的造化。 45. 功与天地齐:功绩和天地相当。 46. 洋洋:盛大,广大。 47. 治世音:治理国家的声音,指韩愈的文章。 48. 磊磊:堆积如山,形容大量。 49. 王化基:王道教化的基础。 50. 幽厉:指周幽王和周厉王,两位昏庸的国君。 51. 轩羲:指轩辕黄帝和伏羲氏,上古时期的中国始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上古的怀念和对韩愈文学贡献的赞美,阐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与精神内涵的深远影响。诗人从五帝、三王时期的诗歌开始谈起,强调那个时代诗歌的高尚品质和深邃思想。接着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传播犹如飞龙在天,有时深沉潜伏,但始终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诗人更着重赞扬韩愈,视其为道德、文化和艺术的典范,认为他的诗文作品既继承古代传统,又具有创新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从而挽救了混乱失序的文坛。诗的最后部分以具体的事例佐证韩愈的贡献,并且将其与天地之功并论,可见诗人对其推崇备至。这首诗并非仅仅局限于个人文学成就的评价,而是从中看出整个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变革,反映出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独树一帜的人文视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韩文》是宋代诗人石介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仁宗时期(960-1063年)。在这段时间里,石介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他曾在国子监任职,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 石介作为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对儒家经典和史书有着深厚的研究。他在读韩愈文章时,被韩愈的人品和才情深深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抒发感慨的诗篇。 在石介所处的时代,北宋正处于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墨客有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石介本人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他也意识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如官场腐败、世风日下等问题,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