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苏唐询秀才晚学于予告归以四韵勉之

标题包含
苏唐询秀才晚学于予告归以四韵勉之
怜我山中卧,半年相伴吟。 道传诸子后,易得数爻深。 爨或经旬绝,书犹尽日寻。 惜哉未终业,亲老忽分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山中隐居休息的日子里,我与你共度半年的时光。我们一起吟咏诗歌,体验到了古人深厚的友情。在道家的智慧传承之后,我们研究《易经》的深奥奥秘,通过简单的生活体验生活中的哲理。有时十多天没有烧火做饭,但书籍仍然是每天寻找的快乐源泉。遗憾的是,还未完成学业,因亲人年老不得不离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苏唐询:宋代文人,字子和,笔名秋塘病叟,官至户部员外郎。 2. 晚学:对别人的尊称,表示尊敬。 3. 石介:北宋著名文人,文学家,曾任国子监直讲,提倡古文运动。 4. 怜我山中卧:怜,同情、关爱;卧,隐退。此句意指山中隐居生活。 5. 半年相伴吟:吟,指吟诗作对。此句表达了作者和苏唐询一起度过的半年诗意生活。 6. 道传诸子后:道,儒家之道;诸子,指孔子的弟子。此句意为将儒家思想传授给后人。 7. 易得数爻深:易,易经;数爻,易经中的符号。此句形容研读《易经》的深度。 8. 爨或经旬绝:爨,煮饭;经旬,每十天一次;绝,断绝。此句描述了作者清贫的日常生活。 9. 书犹尽日寻:书,书籍;尽日,整日。此句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勤奋学习的精神。 10. 惜哉未终业:惜哉,惋惜的语气词;终业,完成学业。此句表达了对未能完成学业的遗憾。 11. 亲老忽分襟:亲老,指父母年迈;分襟,分别的意思。此句表现了因父母年迈需要照顾而不得不与友人分别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石介写给他的学生苏唐询的离别赠言。诗人用四韵八句表达了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愉快时光,以及对学生在易学研究上的期望和鼓励。同时,也透露出了师生即将分别的不舍之情。 首联“怜我山中卧,半年相伴吟”,叙述了诗人在山中与学生们共同生活的情景,突出了他们之间融洽的学习氛围。“怜”字表现出诗人对学生们的关爱之情。颔联“道传诸子后,易得数爻深”,表达了对学生在易学研究上的期许。这里石介勉励苏唐询要继承他们的学术精神,深入探索易学奥妙。颈联“爨或经旬绝,书犹尽日寻”,则描绘了山中清苦的生活景象。尽管生活简朴,但他们仍然坚持学习,表现出了对知识的热爱。尾联“惜哉未终业,亲老忽分襟”,表达了师生即将离别的遗憾。由于亲人的需要,苏唐询不得不结束学业,这使得石介感到惋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文人士子热衷于科举考试,以求功名显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石介写下了这首勉励后学的诗作《苏唐询秀才晚学于予告归以四韵勉之》。 公元1040年前后,石介任职于国子监直讲,时年已近半百。这一时期的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命运起伏:初入仕时因勤勉政事而备受赞誉;后却因党派之争而遭到排挤。在他的心中,始终坚守着儒家士人的理想,期待能用自己的才学和品德为国家作出贡献。然而世事无常,命运难测,石介终究未能在朝廷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一年,石介结识了苏唐询这位勤奋好学的年轻秀才。面对这个有着坚定信念和求学热情的晚辈,石介内心涌现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之情。于是,他以四韵相赠,勉励苏唐询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首诗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也成为了后学者追求理想的珍贵动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