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路遵谒孔宣公

标题包含
送路遵谒孔宣公
薄田五顷余,才足共王租。 慈母八十四,发白牙齿疎。 服非帛不煖,半冬无裤襦。 食非肉不饱,杯案惟一蔬。 南陔孝子心,若何为安居。 方冬万木折,北风裂人肤。 冻死不敢言,长涂走崎岖。 二百里见我,寒荄求吹嘘。 顾我正憔悴,念子空勤劬。 阙里有圣孙,佩服诗与书。 孜孜行仁义,阴德及焦枯。 三县十万人,其命绝而苏。 岂使八十老,旨甘不足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家里仅有薄田五顷多,勉强能够缴纳皇粮。 母亲已经八十四岁,满头白发,牙齿稀疏。 衣服如果没有丝绵就无法保暖,整个冬天都穿不上裤子和短袄。 食物没有肉类就无法吃饱,饭桌上只有一道蔬菜。 想到《诗经·小雅·南陔》中的孝顺儿子,我如何才能安心生活呢? 正值寒冬,树木都被折断,北风吹得人脸颊破裂。 在寒冷的死亡线上不敢出声,行走在漫长而崎岖的道路上。 走了两百里才见到我,寒冷中寻求安慰。 看看我自己正遭受痛苦折磨,而你却只能干着急。 你的心中有圣贤的孙子,他们践行诗书教化。 他们努力传播仁爱和正义,让阴德惠及饥渴之人。 三个县有十万人,他们的生命得以重生。 怎能忍心让八十岁的老母亲生活在贫困之中呢?
去完善
释义
1. 石介:北宋文学家,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 2. 路遵:石介的朋友,生平不详。 3. 孔宣公:指孔子,宋哲宗元祐元年追封为宣尼公,简称孔宣公。 4. 薄田五顷余,才足共王租:意思是有薄田五顷多一点,刚刚够交皇粮赋税。 5. 慈母八十四,发白牙齿疎:形容慈母年已八十四岁,头发花白,牙齿稀疏。 6. 服非帛不煖,半冬无裤襦:意思是穿的衣物不用丝绵就不能保暖,冬天过半却没有裤子短袄。 7. 食非肉不饱,杯案惟一蔬:意思是吃的食物没有肉就吃不饱,饭桌上只有一碗蔬菜。 8. 南陔孝子心,若何为安居:出自《诗经·小雅·蓼莪》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表达的是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9. 方冬万木折,北风裂人肤:形容冬季寒风凛冽,万物凋零,北风能把人的皮肤撕裂。 10. 冻死不敢言,长涂走崎岖:表示不敢诉说寒冷痛苦,在漫长的道路上跋涉。 11. 二百里见我,寒荄求吹嘘:寒荄,寒冷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路遵走了二百里的路程来找我,因为寒冷想要得到温暖。 12. 顾我正憔悴,念子空勤劬:顾,照顾;憔悴,形容身体消瘦,精神不振;勤劬,勤奋辛劳。这两句表示看到我自己已经十分疲惫,但想到你的辛勤努力却毫无用处。 13. 阙里有圣孙,佩服诗与书:阙里,孔子故乡;圣孙,孔子后人,这里指孔子的后代子孙。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家乡有一位贤能的后代,擅长诗歌与书法。 14. 孜孜行仁义,阴德及焦枯: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阴德,暗中行善积德。这句赞美孔子的后代行善积德,关爱百姓。 15. 三县十万人,其命绝而苏:意思是在三个县十万民众中,他们的生命得以挽救。 16. 岂使八十老,旨甘不足欤:旨甘,美味佳肴;欤,语气助词。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要让八旬老人生活贫苦,连美味佳肴都吃不上吗?
去完善
赏析
《送路遵谒孔宣公》是石介描绘贫苦百姓生活的诗歌。首联描述了作者自己的家世和母亲的贫困生活,“薄田五顷余,才足共王租。”展现出生活的不易以及生活的困苦,“慈母八十四,发白牙齿疎。”是对年迈母亲形象的刻画,体现了他的孝心。颔联详细描绘了贫苦人民的艰苦生活, “服非帛不煖,半冬无裤襦。”揭示了衣着单薄的窘境,“食非肉不饱,杯案惟一蔬。”反映出无法果腹的生活困境。颈联进一步表达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陔孝子心,若何为安居。”表达了作为孝子的痛苦与矛盾。 尾联则描绘了社会底层的善良和正能量,“阙里有圣孙,佩服诗与书。”表现出诗书礼乐的教化作用,“孜孜行仁义,阴德及焦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以及对社会的贡献。通过这首诗歌,石介为我们展现了贫民百姓的艰辛生活和对美好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于仁爱的倡导和人性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路遵谒孔宣公》是石介所作,石介(1005-1045),北宋散文家、学者,字守道,世称徂徕先生。他生于北宋真宗景德丙午年(1005年),病逝于仁宗庆历乙酉年(1045年)。他与欧阳修、尹洙并称为“宋代散文三大家”。 在石介的一生中,他最为显著的事迹就是推行古文运动,极力反对浮艳的骈文和华而不实的风气。他的文章直抒胸臆,辞采质朴,体现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在公元1045年左右,这是石介生命最后的时期。当时他正全力投入教育改革,倡导理学理念。与此同时,北宋的政局也在发生着变化,当时面临的外患压力巨大,政治斗争激烈,这给石介的思想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石介创作了《送路遵谒孔宣公》一诗。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儒家学说及孔子教诲的尊重,同时也揭示了传统文化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通过诗歌,石介传达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观念,以及希望人们能够坚守道德准则、关心民生、维护正义的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