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虾蟆

标题包含
虾蟆
夏雨下数尺,流水满池泓。 虾蟆为得时,昼夜鸣不停。 几日饱欲死,腹圆如罂瓶。 巨吻自开阖,短项或缩盈。 时于土坎间,突出两眼睛。 是何痴形骸,能吐恶音声。 嗟哉尔肉膻,不中为牺牲。 嗟哉尔声粗,不中和人情。 殊不自量力,更欲睥睨横海之鳣鲸。 自谓天地间,独驰善鸣名。 万物聒皆龏,不知钟鼓钦钦,雷霆闳闳。 应龙戢脑入海底,凤凰举翼摩青冥。 此时各默默,以避虾蟆鸣。 何时雨歇水泽涸,青臭泥中露丑形。 失水无能为,两脚不解行。 干渴以至死,尽把枯壳填土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夏天雨水连绵不绝,池塘水满溢出。青蛙得到了这个季节的天赐良机,不分日夜地叫个不停。它们这几天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像酒坛子一样。嘴巴一张一合地张开,脖子有时伸长有时缩短。时不时在地面上露出它们的眼睛。这个动物的外形真是奇特,却能发出如此难听的声音。真遗憾啊,你这个又腥又臭的肉身,并不适合成为祭祀的贡品。真遗憾啊,你的声音如此粗犷,不能让人感受到和悦的情感。你自己也不看看自己的分量,还妄想比肩那些海中庞大的鱼类和鲸鱼。自以为在天地之间,是唯一擅长鸣叫的生物。但是其他生物都在议论纷纷,却不知此时正是敲钟击鼓、雷声浩大的时刻。应龙收起头藏在海底,凤凰展开翅膀直冲天空。这些时候,万物都保持沉默,避开青蛙的叫声。什么时候雨水停歇、池塘干涸,青蛙就会在泥土中暴露丑陋的身形。失去水后它无法再行动,只能待在原地等待干渴至死,最后连外壳都被泥土填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夏雨:夏季的雨水。 2. 数尺:形容雨量很大。 3. 池泓:池塘。 4. 虾蟆:青蛙。 5. 得时:指夏天是青蛙活跃的季节。 6. 罂瓶:一种盛酒器,这里形容青蛙吃得肚子鼓胀的样子。 7. 土坎:田埂。 8. 突出两眼睛:青蛙从土坎中探出头来。 9. 形骸:形状、体态。 10. 恶音声:难听的声音。 11.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动物。 12. 人情:人的感情。 13. 睥睨横海之鳣鲸:比喻青蛙自大狂妄。 14. 善鸣名:善于鸣叫的名声。 15. 万物聒皆龏:形容各种生物嘈杂地生活在一起。 16. 钟鼓钦钦:形容声音宏亮。 17. 雷霆闳闳:形容雷声震天。 18. 应龙:传说中的一种神龙。 19. 戢脑:缩回脑袋。 20. 海底:指水底。 21. 凤凰举翼摩青冥:描述凤凰展翅飞翔。 22. 默默:保持安静。 23. 水泽涸:湖泊干涸。 24. 青臭泥中露丑形:形容青蛙在泥土中无法生存。 25. 两脚不解行:形容青蛙在缺水环境下行动困难。 26. 干渴:口渴。 27. 枯壳:死去青蛙的壳。
去完善
赏析
《虾蟆》是北宋诗人石介的一首讽刺诗,全诗通过描绘虾蟆的形态和行为,揭示了其无知、狂妄的本性,同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夏雨下数尺,流水满池泓”,描述了夏日暴雨滂沱、池水充盈的场景,为虾蟆的活动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颔联“虾蟆为得时,昼夜鸣不停”,点出了虾蟆在如此环境中,得意忘形,不分昼夜地叫个不停。这里暗示了虾蟆因得到有利条件而过分张扬的现象。 颈联和颔联“几日饱欲死,腹圆如罂瓶。巨吻自开阖,短项或缩盈。时于土坎间,突出两眼睛。”通过对虾蟆外形和动作的细致描绘,形象地展示了虾蟆贪吃、狂妄的特点。 尾联“自谓天地间,独驰善鸣名。万物聒皆龏,不知钟鼓钦钦,雷霆闳闳。应龙戢脑入海底,凤凰举翼摩青冥。此时各默默,以避虾蟆鸣。”借助虾蟆的自大表现,影射了一些人自恃有几分才学就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现象。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比虾蟆与其他生物的表现,进一步突出了虾蟆的无知与狂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介的《虾蟆》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的石介正处于他的中年时期,任地方官职,事业稳步上升。 在北宋年间,石介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北宋王朝在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由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足,文学创作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石介作为一名官员和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 《虾蟆》这首古诗,通过对虾蟆这种小动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夏夜宁静气氛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美好景象的赞美。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情,反映了石介在这个时代的积极心态和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