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偶作

标题包含
偶作
晋公平淮西,兵出速如神。 崇韬伐西川,六十日请臣。 太祖初受命,诸侯未尽宾。 蜀广号敌国,荆潭为彊邻。 王师讨有罪,不闻逾十旬。 元昊诚蝼蚁,有地长一畛。 讵足污斧钺,寻当投荆榛。 是何逾岁月,务行含贷仁。 岂兹将帅间,逈无晋公伦。 张旗发一号,岂无李处耘。 提戈出一战,岂无王全斌。 容兹盈寸蟹,荡漾于流津。 平生读诗书,胸中贮经纶。 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 倚鉏西北望,涕泪空沾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晋公平定淮西,行军速度如同神助。 崇韬攻伐西川,不到两个月就献城归降。 太祖刚刚即位时,仍有许多诸侯未服从。 蜀地和广州视之为敌对势力,而荆州和潭州则是强大的邻居。 朝廷大军征讨有罪之人,未曾听说超过一百天。 元昊确实微不足道,拥有的土地也只是小块而已。 他不足以承受天子之怒,不久就会走向灭亡。 为何要拖过岁月,致力于施行宽容仁爱的政策? 难道这些将领之间,就没有一个像晋公那样的人吗? 挂起战旗发布命令,不是还有李处耘这样的名将吗? 拿起兵器征战沙场,不是还有王全斌那样的勇士吗? 容许这小螃蟹在河流中游荡,实在是太宽容了。 我从小就学习诗书,胸怀壮志。 只有几亩薄田,却甘心情愿勤劳耕作。 拿着锄头向西北望去,不禁泪满衣襟。
去完善
释义
《偶作》:石介此诗名为《偶作》,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1. 晋公平淮西:指唐代名臣裴度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之事,用以赞扬平定元昊叛乱的统帅。 2. 兵出速如神:形容裴度出兵迅速,策略神奇。 3. 崇韬伐西川:指五代时后唐名将郭崇韬伐蜀,仅用了六十天就取得胜利,劝降敌军主将归顺。 4. 请臣:指敌军主将请求投降。 5. 太祖初受命:指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 6. 诸侯未尽宾:指各地诸侯尚未完全归顺宋朝。 7. 蜀广号敌国:指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当时被称为“敌国”。 8. 荆潭为彊邻:指荆州和潭州等地强大的邻国。 9. 王师讨有罪:指朝廷派出的军队讨伐元昊的叛乱。 10. 逾十旬:超过一百天。 11. 元昊诚蝼蚁:将元昊比喻为蝼蛄之类的微小生物。 12. 有地长一畛:拥有广阔的土地。 13. 讵足污斧钺:表示元昊的罪行不值得用兵器惩罚。 14. 寻当投荆榛:元昊最终会失败,被遗弃在荒野之中。 15. 是何逾岁月:为何战争拖延如此之久。 16. 务行含贷仁:致力于实行宽容仁爱的政策。 17. 岂兹将帅间:难道是因为缺乏像裴度那样的将领。 18. 迥无晋公伦:指将领中没有能像裴度那样的人。 19. 张旗发一号:指军队发出进攻的信号。 20. 李处耘:五代时期南唐的名将,曾平定了湖南的割据势力周行逢。 21. 提戈出一战:指发动战斗。 22. 王全斌:北宋初期名将,参与了攻打后蜀的战斗。 23. 容兹盈寸蟹:指允许元昊这样的小人物存在。 24. 荡漾于流津:指元昊的势力在河中四处游荡。 25. 平生读诗书:作者自诩饱读诗书,学问丰富。 26. 胸中贮经纶:胸中有治国安邦的策略。 27. 薄田四五亩:指作者仅有的几亩薄田。 28. 甘心耕耨勤:指作者甘愿辛勤耕耘。 29. 倚鉏西北望:作者站在田地边,向西北方向眺望。 30. 涕泪空沾襟:表达作者对国家的担忧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偶作》是石介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对比历史事件与现实情况,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和军事行动的担忧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提及的晋公、崇韬、太祖、元昊等人物,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诗人通过对他们的评价,展现了他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首先,诗人通过对比晋公、崇韬、太祖等人在平定叛乱时的迅速和果决,来批评当时在平定西夏战争中的将领们行动迟缓,没有充分发挥国家的军事实力。接着,诗人进一步指出,西夏的统治者元昊不过是“蝼蚁”般的存在,不足以成为大宋的敌人,更不必耗费如此长的时间去征服他。这些语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然后,诗人又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像晋公那样的杰出将领呢?这里的“晋公伦”指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他在安史之乱时力挽狂澜,挽救了唐朝的命运。诗人认为,国家应该选拔和重用这样的优秀将领,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接下来,诗人提到历史上的名将李处耘和王全斌,他们都在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诗人希望通过这两位名将的例子,激励现在的将领们勇敢地承担责任,为国家建功立业。然而,现实却是西夏这块“盈寸蟹”在国家的庇护下逍遥自在,这让诗人感到非常痛心。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他愿意放弃功名,退居田园,过着耕读的生活。但他仍然关注着国家的命运,时刻盼望国家能够强盛起来。这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介的《偶作》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表达诗人豪情壮志的诗篇。这首诗意境辽阔,情感深沉,体现出石介作为一个有志之士的豪放胸怀。创作这首诗时,石介正处于他的青年时期,身处北宋初期,此时的中国正值社会变革之际,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开始崛起。 石介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于景祐五年(1038年)考中进士,步入官场。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并不理想,权臣当道,党争激烈,这让满怀抱负的石介深感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