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中
路狭才容飞鸟过,山将生合柰山何。
不知天外山长短,何事窥来一管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路狭窄只够鸟儿飞过,山峰连绵与天际相接。
不知道远方的山峰到底有多高,为何却能通过一根竹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呢?
去完善
释义
1. "路狭才容飞鸟过":这句意思是道路狭窄,仅能允许飞鸟通过。这里"路狭"指的是峡谷的道路狭窄;"飞鸟"指的是在天空中飞翔的鸟类。
2. "山将生合柰山何":这句是说山峰相互靠近,似乎要合成一座大山。"山将生"指山峰慢慢靠近;"合柰山何"表示合成一座大山的样子。
3. "不知天外山长短":这句是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疑问。"天外山"是指远方的山脉,距离观察者视线无法触及的地方;"长短"是指山脉的长度。
4. "何事窥来一管多":这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的好奇心,想知道外界的情况如何。"何事"是询问原因;"窥"是偷偷看;"一管"是古时的测量工具,用来测量山川的高度,这里借指观察外界的视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峡谷中所见的景象。首句“路狭才容飞鸟过”描述了道路狭窄,只能容纳飞鸟飞过的场景,突显出道路的险峻和地势的崎岖。次句“山将生合柰山何”则是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山脉相互交错、紧密相连的景象,给人一种深邃而幽远的感觉。
诗的三、四句则从俯瞰的角度,通过对天外山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外部世界的探求欲望。其中“不知天外山长短”意味着在更高的维度上,原本的山峰也许会变得渺小;而“何事窥来一管多”则暗示诗人对于人生的探求精神和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峡谷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精神,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豁达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峡中 ——石介
山色已可数,水声正相通。
五言三百韵,一载得文中。
峡中人所恶,峡中风颇雄。
砚池翻墨浪,笔床耸山峰。
峡中山更好,峡中趣益浓。
今日桃花水,清泠在几重。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作者石介(986年-1045年)是宋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文学家。在这首诗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三峡地区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他在游览三峡时的所见所感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人在描述峡中的山和水时,以山色和水的声音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五言三百韵的描述,展现了他在一年之中通过文学创作得到了人生智慧的感悟。在诗人眼中,峡中的风和景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这里的山景更为优美,趣味更为浓郁。
诗中还提到了“桃花水”,这是指春汛时河水暴涨,水流湍急的景象。诗人以清泠的水流为比喻,表达了峡中风景的壮丽和秀美景色。
创作这首诗的时候,石介正在朝廷任职,但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对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他的这首《峡中》正是他这一情感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