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元均

标题包含
寄元均
君为儒者岂知兵,何事欣随璧马行。 裴度樽前坐韩愈,赵成帐下立荀卿。 御戎谁道全无策,对垒宁妨下一枰。 须信乾坤养不肖,年三十七卧柴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作为读书人,你是无法理解战争的事务,为什么如此高兴地参与到战马的行动中? 就像是裴度在韩愈的面前坐着,荀子站在赵成的帐下。 谁能说面对敌人的策略完全没有办法应对呢?即使是在战场的对垒中,也要试着放下一些心态和偏见。 你必须相信天地之间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就像我在37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隐居了。
去完善
释义
1. "君为儒者岂知兵":君,指元均;儒者,知识分子,文人的意思;兵,指军事。这句是说,元均作为一位读书人,并不擅长军事。 2. "何事欣随璧马行":何事,为什么;欣,高兴;随,跟随;璧马,一种高级的骏马。这句问的是元均为什么要兴致勃勃地跟随军队出征。 3. "裴度樽前坐韩愈":裴度,唐朝名臣;樽,酒杯;韩愈,唐代著名文人。这句是用裴度和韩愈的关系比喻元均与作者的关系。 4. "赵成帐下立荀卿":赵成,赵国名将;帐下,营帐内;立,站着;荀卿,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这句是用赵成与荀卿的关系来比喻元均与作者的亲密关系。 5. "御戎谁道全无策":御戎,抵御外敌;谁道,谁说;策,计策。这句是反驳说元均无计策的说法。 6. "对垒宁妨下一枰":对垒,对阵;宁,难道;妨,妨碍;一枰,下棋。这句是借下棋比喻两军对峙的情景。 7. "须信乾坤养不肖":须信,必须相信;乾坤,天地;养,培养;不肖,不成才的人。这句是说元均虽然不成才,但还是在天地间生存了下来。 8. "年三十七卧柴荆":年,年龄;三十七,元均的年龄;卧,生活;柴荆,简陋的茅屋。这句是描述元均的生活状况。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了忧虑和关怀的诗篇,作者石介以元均为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诗歌首先提出“君为儒者岂知兵”的疑问,表达了对于学者元均不懂军事的担忧,同时通过“何事欣随璧马行”提出了对于元均参与战争的疑惑。接着诗人借用了裴度和韩愈、赵成和荀卿的历史典故,暗示即使学者如元均也不得不被卷入战争之中,表达出深深的无奈之情。然后诗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虽然抵御外敌可能并不是元均所长,但在战场上也不妨下一盘棋来暂时舒缓紧张的局势。最后,诗人通过“须信乾坤养不肖,年三十七卧柴荆”表达了对元均以及像他一样的学者的深深关切,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个战乱纷扰的世界中找到一个安宁的角落。整首诗情感深沉,构思独特,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元均》是宋代诗人石介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石介(1005-1045),字守道,山东泰安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宋初三先生”之一。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石介正身处官场,担任国子监直讲等官职。这一时期,他致力于教育和政治改革,倡导古文运动,反对浮华靡丽的文风。然而,由于朝政腐败和党争激烈,他的改革理想并未完全实现。 北宋时期,国家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石介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己政治抱负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这首《寄元均》中,石介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元均的思念之情。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与元均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重逢的期待。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石介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