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诏下勉诸生

标题包含
诏下勉诸生
礼部文章渊,波浪百尺高。 进士英俊窟,蛟龙千万条。 吾子欲求济,整子棹与篙。 吾子欲求胜,操子戈与矛。 勿谓水可狎,徒行思游遨。 勿谓龙可驯,空手捋须毛。 波神忽汹涌,怖死填蟹螯。 龙角忽张怒,走同虾蟆曹。 苟利篙楫往,跳海如沟濠。 苟操戈矛行,拉蛟如猿猱。 吾言有所勉,非徒声嘈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劝学》 礼部文章渊,波浪百尺高。 进士英俊窟,蛟龙千万条。 吾子欲求济,整子棹与篙。 吾子欲求胜,操子戈与矛。 勿谓水可狎,徒行思游遨。 勿谓龙可驯,空手捋须毛。 波神忽汹涌,怖死填蟹螯。 龙角忽张怒,走同虾蟆曹。 苟利篙楫往,跳海如沟濠。 苟操戈矛行,拉蛟如猿猱。 吾言有所勉,非徒声嘈嘈。 译文: 《劝学》 在礼部这座文学的深渊里,文字犹如百尺高的波涛翻涌。这里是进士们聚集的才华横溢之地,如同千万条蛟龙潜藏其中。 我的孩子,如果你想要成功渡过这文学的海洋,就需要整理好自己的船桨和竹篙。如果你想在文学上取得成功,就要学会运用笔墨的武器。 别以为水的深浅可以轻易估量,徒步行进时,你定会渴望畅游其中的乐趣。同样,别以为龙可以轻易被驯服,徒手去捉摸它的胡须和毛发,那只能是痴心妄想。 突然间,波浪变得汹涌澎湃,让人恐惧得仿佛是被巨蟹钳住一般痛苦。龙角一怒,就如同虾蟆般四散奔逃。 只要对竹篙和船桨有利,即使要跃入海中也在所不辞。只要手握武器前行,就算是拉拽蛟龙也变得像猿猴般轻松。 我说的这些并不是无意义的嘈杂之声,而是真心希望你们能引以为戒。
去完善
释义
《诏下勉诸生》石介 1.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负责礼仪、教育事务,类似于现代的教育部门。 2. 文章渊:形容文采出众、学问深厚。这里指代那些有才华的文人学者。 3. 波浪百尺高:比喻学术界的竞争激烈。 4. 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称号的人,被认为是优秀人才。 5. 英俊窟:指汇集了许多英才的地方。 6. 蛟龙:传说中能兴风作浪的神异动物,这里比喻各种才学出众的人物。 7. 吾子:对他人的尊称,表示尊重。 8. 求济:寻求帮助或建议。 9. 整子棹与篙:整理好船桨和竹竿,准备划船。这里暗示求学需要有计划和准备。 10. 求胜:追求胜利或成功。 11. 操子戈与矛:拿起武器,准备战斗。这里表示要有决心和努力去面对困难。 12. 勿谓水可狎:不要认为水可以轻易接近。这里提醒学生要注意防范风险和挑战。 13. 游遨:游玩、漫游。 14. 勿谓龙可驯:不要认为龙可以被驯服。这里告诫学生不要轻视对手或困难。 15. 波神忽汹涌:波涛之神突然掀起汹涌波涛。这里形容突发的困难和挑战。 16. 怖死填蟹螯:因为恐惧而死,身体被螃蟹吃掉。这里形容面临困境时的恐怖景象。 17. 龙角忽张怒:龙的角突然张开发怒。这里形容对手的强大和可怕。 18. 走同虾蟆曹:变得和虾蟆一样渺小。这里形容面对强大对手时的狼狈状态。 19. 苟利篙楫往:只要有利害关系,就勇往直前。这里强调面对困难时要勇敢果断。 20. 跳海如沟濠:跳下海去就像跳过一条小水沟一样轻松。这里形容勇敢地面对困难。 21. 苟操戈矛行:只要拿着武器前进。这里强调要有信心和勇气去克服困难。 22. 拉蛟如猿猱:抓住蛟龙就像猿猴抓住猎物一样容易。这里形容充满信心地应对挑战。 23. 吾言有所勉:我的话是有意激励你们的。这里表明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勉励学生们努力学习、勇敢面对困难。 24. 非徒声嘈嘈:不仅仅是为了发出嘈杂的声音。这里暗示作者写作时充满了诚意和深思熟虑,而不仅仅是随意发表观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诏下勉诸生”为题,旨在劝诫学生们在学习中要有充分准备和警惕之心。开篇两句描绘了科举考试的重要性和竞争激烈程度,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寓意着攀登学术高峰的难度。接下来,作者以“进士英俊窟,蛟龙千万条”来形容参加科考的才子们犹如潜藏在深处的蛟龙,意味着在人群中脱颖而出需要过人的智慧和勇气。然后提出观点:若想取得成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想战胜困难,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接下来告诫学生不要轻视学习,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困境,无法脱身。而要想克服这些困难,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准备。最后两句表示这是作者的真心劝告,并非无谓的虚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诏下勉诸生》是宋代著名学者、诗人石介在宋仁宗时期创作的。石介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学识渊博,是宋代著名的文人政治家。 在宋仁宗时期,北宋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科举制度得到了广泛推行。石介作为士人,积极参与科举考试,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受挫,这使他感到十分沮丧。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仍然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石介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前途,他希望通过对教育的改革,培养一批有才能的人才,为国家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在诗中勉励诸生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诏下勉诸生》这首诗是在宋仁宗时期,石介在面对个人挫折和社会问题时,对诸生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他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诸生的鼓励和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