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村舍
去去都城远,萧萧村落秋。
饥鸱啄死鹿,鸣犊随孳牛。
转徙多空屋,荒榛有乱丘。
狐狸竞恐怖,雀鼠仍啁啾。
鬼火时明灭,旋风乍卷收。
吾心不吐茹,忠信待奸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开遥远的首都,来到了萧瑟的乡村秋天。
饥饿的秃鹫正在啄食死去的鹿,鸣叫的水牛伴随着新生的小牛。
迁徙的路上许多房屋无人居住,荒废的丛林中有着杂乱的小山。
狡猾的狐狸争相奔跑,恐惧不已,而麻雀和老鼠仍然在吱吱喳喳地叫唤。
鬼火时隐时现,旋风时而席卷而过。
我的心不屈不挠,以忠诚和诚信对待那些虚伪和邪恶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去去:连续离去;指距离遥远。
2. 都城:指首都或较大的城市。
3. 萧萧:萧条的样子。
4. 村落:村庄和居民点。
5. 饥鸱(chī):饥饿的猫头鹰。
6. 啄死鹿:比喻贪婪攫取财物的人。
7. 鸣犊:指水牛叫声。
8. 随孳牛:跟随母牛。
9. 转徙(xǐ):辗转迁移。
10. 空屋:空置的房屋。
11. 荒榛(zhēn):荒芜的树林。
12. 乱丘:混乱的山丘。
13. 狐狸:一种犬科动物,通常呈红棕色。
14. 恐怖:形容对某种事物或情境的恐惧感。
15. 雀鼠:麻雀和黄鼠狼。
16. 啁啾(zhōu jiū):鸟叫声。
17. 鬼火:磷火,俗称“鬼火”。
18. 明灭:忽明忽暗。
19. 旋风:迅速旋转的气流形成的疾风。
20. 卷收:将物体卷入并收集。
21. 吐茹:古时候谓子贤母恶则弃之,子愚母善则吐之。泛指子母之间的事。
22. 忠信:忠诚守信。
23. 奸仇:邪恶的敌人。
去完善
赏析
石介的这首《宿村舍》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荒凉景象。诗人通过对飞鸟、家畜、荒野、草木、声响以及荒坟野火的描述,呈现了远离京城的乡村生活中的萧条和疏离。诗人在其中穿插了对自己心境的阐述,表明了自己坚守忠诚与诚信的品质,体现了面对险恶环境而保持正直的意志。全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使读者领略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村舍》是北宋诗人石介的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仁宗时期,大约在公元1049年左右。石介(1005-1045)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在学术、政治、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曾任国子监直讲,后来因触怒了权贵而被罢官,退居乡村,过着田园生活。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农村实行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的生活较为安定。石介在乡村生活中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同时也欣赏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感悟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