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决
昆仑山最大,峨峨横绝域。
黄河地下来,汹汹不可测。
河伯一发怒,擘开昆仑石。
水出东北陬,浩渺无涯极。
平地水行疾,九州如咫尺。
汤汤势滔天,黎元多沈溺。
上贻尧心忧,四岳举鲧塞。
鲧用汩彝伦,九载无成绩。
尧怒不能治,遂行羽山殛。
有子其曰禹,命使嗣父职。
洛中得龟书,九畴文甲坼。
禹乃乘四载,周游视水迹。
百川各复道,九河皆开辟。
禹功既已成,水患方兹息。
窃思大禹意,河九为远策。
况云杀其溢,闻之孔安国。
三代逾千年,所以无灾厄。
战国争土疆,诸侯用诈力。
迁徙无常岁,湮沦不可识。
隄障遏水势,沟渠绝地脉。
禹道不复究,河流有壅隔。
频为中国患,不国不安席。
从官徒负薪,河伯弗受璧。
斫尽淇园竹,安救瓠子役。
民力殚将竭,国材耗亦剧。
四方竞上疏,群臣争筹划。
田蚡方为相,书来多持扼。
岂顾天下利,惟以私田惜。
贾让不为用,延年亦见斥。
如何圣人功,千载复不得。
皇宋运熙泰,四圣崇道德。
百蛮皆臣顺,万物遂生殖。
七八十年闲,人不闻金革。
惟兹澶滑郡,河决亦云亟。
常记天禧中,山东与河北。
藁秸赋不充,遂及两京侧。
骚然半海内,人心愁惨戚。
河平未云几,隄防有穴隙。
流入魏博闲,高原为大泽。
良田百万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化为泥沙宅。
历数此州境,壤土皆为湿。
当念大河流,言策不忠赤。
古者河曲有违,当则随决安所适。
彭蠡乃纵流,南塘始无泽。
今也宜粗疏,浚之为渠塘。
藩篱有断绝,特宜加固葺。
汉家有三河,江介为巨浸。
洪澜或决破,势若曲江溢。
瓜洲古渡头,扬子江心涸。
岭南乃千里,彭泽亦言播。
此皆由地势,高下有必至。
愿修安流法,令如太古昔。
陶唐之世能,遏其奔趋势。
筑堤建瓴水,无令有深入。
为我选才贤,修水利民力。
若张震与丁谓,必致唐虞治。
从来南北豪强战不歇,
战争之地变为河冲泻。
言策不忠赤,忧虑国病疾。
疏浚河流为民谋福利,
天下百姓皆欢喜。
去完善
释义
1. 昆仑:中国西部的山脉,历来被视为神话中的仙山;2. 峨峨:形容高耸的样子;3. 横绝域:横跨在遥远的疆界之上;4. 汹汹:水流声或风呼啸声;5. 河伯:黄河之神;6. 一发怒:一旦发怒;7. 擘开:撕裂开来;8. 东北陬:东方偏北的方向;9. 浩渺:形容水面广阔无边;10. 无涯极:没有边际;11. 九州: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12.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13. 汤汤:水流激荡的样子;14. 黎元:平民百姓;15. 上贻:把...向上传递;16. 尧心忧:尧帝心中的忧虑;17. 四岳:古代分掌四方的诸侯;18. 鲧:传说中禹的父亲,曾受尧命治理洪水,九年未能成功;19. 用汩:用尽全力;20. 彝伦:天地间通行的法纪;21. 九载:指鲧治水的九年;22. 殛:流放;23. 举:推荐;24. 禹:传说中的夏朝开国君主,曾成功治理洪水;25. 洛中:洛阳城中;26. 得龟书:得到神龟传授的天书;27. 九畴:古代传说中大禹得到的九个治国之道;28. 文甲坼:文字如同甲壳般展开;29. 四载:指车、船、轿、马四种交通工具;30. 周游:巡视;31. 水迹:洪水的痕迹;32. 百川:众多河流;33. 复道:恢复原状的道路;34. 九河:古代中国九条主要河流;35. 开辟:开通疏导;36. 水患:洪水灾害;37. 滋:增多;38. 远策:长远的策略;39. 杀其溢:控制洪水泛滥;40. 孔安国:孔子后裔,曾任汉朝博士;41. 三代:指夏、商、周三朝;42. 千年:长时间;43. 灾厄:灾难;44. 战国: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45. 土疆:领土;46. 欺诈:欺骗诡计;47. 迁徙:变动位置;48. 湮沦:淹没沉没;49. 堤障:堤坝;50. 沟渠:水道;51. 阻断:阻止隔断;52. 不国:不是国家;53. 安席:安定休息;54. 从官:随从官员;55. 徒负薪:白白耗费精力;56. 弗受璧:不接受贿赂;57. 斫:砍伐;58. 淇园竹:淇园的竹子;59. 安救:如何救助;60. 瓠子役:指汉武帝时治理瓠子河的工程;61. 殚:用尽;62. 耗:消耗;63. 剧:严重;64. 疏:建议;65. 筹划:谋划;66. 田蚡:西汉时期的权臣;67. 书来:来信;68. 持扼:坚持自己的观点;69. 顾:关心;70. 金革:战争;71. 唯兹:只有这个;72. 澶滑郡: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一带;73. 天禧:北宋真宗的年号;74. 中:中原地区;75. 山东:古代中国的地理划分,包括今山东省、河北省部分地区;76. 藁秸赋:征收藁秸的赋税;77. 充:满足;78. 两京:古代中国的两个京城;79. 侧:旁边;80. 骚然:混乱不安;81. 海内:全国范围;82. 愁惨:极度悲伤;83. 河平:黄河水势平稳;84. 未云几:未来还无法确定;85. 堤防:河堤;86. 有穴隙:存在裂缝和漏洞;87. 魏博: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88. 高原:地势较高的平原地带;89. 大泽:大片的水域;90. 良田:肥沃的农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河决的诗词,诗人通过对历史长河中黄河决堤事件的描绘,揭示了灾害背后的政治、民生等诸多问题。诗人首先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赞美了禹的功绩,并指出自禹之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河流受阻,频繁引发水患。接着描述了历史上河决事件的严重后果,以及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最后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河水泛滥,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这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民生关切的赤子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河决》是北宋诗人石介的一首忧国忧民之作。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正值北宋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的时期。石介时任国子监直讲,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深感忧虑。他关注民生疾苦,痛感山河破碎,借黄河决堤之现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在这个时期,石介的生活并不宽裕,他曾一度住在寺院中,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石介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
在石介所处的时代,北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政治上,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党派斗争激烈;经济上,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上,各种矛盾激化,民众生活困苦。这些都为石介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