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
吾尝观天下,西北险固形。
四夷皆臣顺,二鄙独不庭。
吾君仁泰厚,旷岁稽天刑。
孽芽遂滋大,虵豕极膻腥。
渐闻颇骄蹇,牧马附郊坰。
吾恐患已深,为之居靡宁。
堂上守章句,将军弄娉婷。
不知思此否,使人堪涕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曾经观察过整个世界,西北地区地势险要、地形坚固。四方的外族都成为我们的臣民,只有两个地方不肯归附。我们国家君主仁爱宽厚,长时间忍耐着不公的惩罚。邪恶的种子逐渐滋生壮大,凶猛如野兽般的人极具血腥之气。渐渐听闻他们颇为骄傲固执,驯养战马在边境活动。我担心我们国家的祸患已经够深重了,这样的局势让我内心无法平静。书斋里的文人墨客恪守着诗词歌赋,边疆的将士们却在英勇善战。不知道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让人听了不禁痛心流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介:北宋时期文学家,字守道,兖州奉符人,世称徂徕先生。
2. 吾:诗人的自称。
3. 天下:此处指当时中国的疆域。
4. 西北:方位名词,泛指中国西北部地区。
5. 险固形:地形险要而坚固。
6. 四夷: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处指东北、西南、东南和西北地区。
7. 臣顺:向朝廷表示臣服归顺。
8. 二鄙:即戎、狄,泛指西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
9. 不庭:即不朝于王庭,指不肯归附朝廷。
10. 吾君:诗人所敬慕的君主,此处指北宋皇帝。
11. 仁泰厚:仁爱、安定、宽厚。
12. 旷岁:多年。
13. 稽:拖延。
14. 天刑:天的刑罚,此处指对罪行的惩罚。
15. 孽芽:罪恶的根源。
16. 滋大:滋长扩大。
17. 虵豕:毒蛇与猪类动物,比喻恶人。
18. 极:非常。
19. 膻腥:血腥气味,此处指战争。
20. 渐闻:逐渐听到。
21. 骄蹇:骄傲无礼。
22. 牧马:放牧战马,此处指发动战争。
23. 附郊坰:靠近边境。
24. 吾恐:诗人表达担忧之情。
25. 患已深:指外敌入侵的危险已经很严重。
26. 为之:因此。
27. 居:居住生活。
28. 靡宁:无法安宁。
29. 堂上:指朝廷官员。
30. 守章句:拘泥于文法规则。
31. 将军:泛指武将。
32. 弄娉婷:形容将领姿态柔美。
33. 不知思此否:不知道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
34. 使人:让人。
35. 堪:可以承受。
36. 涕零:流泪。
去完善
赏析
《西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全的忧虑。他描绘了西北边疆的险要地形和周围民族的态度。一些少数民族已经臣服于宋朝,而另外两个则仍然保持着敌对状态。诗人的君主以仁爱治国,但这样却使敌人有了滋长的机会。他们变得越来越嚣张,甚至开始在边境附近放牧马匹。
诗人对此深感担忧,他觉得国家的忧患已经很严重了。然而,朝廷的官员们却在争论文学问题,将领们则在玩弄女人,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让诗人感到非常痛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北》是宋代诗人石介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担忧。这首诗创作于北宋中期,当时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北方的西夏、辽等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石介作为宋代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文人,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疆战事的关切。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石介所生活的北宋时期。在这一时期,尽管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由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边疆问题始终是困扰朝廷的一个难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石介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边疆战事表现出深深的忧虑。他通过这首《西北》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呼吁朝廷重视边疆防御,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石介个人的家国情怀,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知识分子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