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哀邻家

标题包含
哀邻家
邻家不选医,医无救病术。 朝一医工入,暮一医工出。 有加而无瘳,遑遑不安室。 吁嗟邻翁愚,予为病者恤。 瞽医一日更千人,盲药何能疗沈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邻居家的医生不够专业,医术无法救病人于病痛。 早晨一个医生来了,晚上又一个医生走了。 病情越来越重却不见好转,让人惶恐不安。 真是叹息,邻居的老头子太愚昧了,我为病人的痛苦感到忧虑。 一个瞎眼的医生一天更换千人,怎么能治好深重的疾病呢。
去完善
释义
1. 邻家:指邻居家的家庭。 2. 不选医:没有选择医术高超的医生。 3. 救病术:指治疗疾病的技能。 4. 朝一医工入,暮一医工出:早上一个医生来看望,晚上又换一个医生。 5. 有加而无瘳:病情有所加重,但没有好转。 6. 遑遑:形容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的样子。 7. 安室:安静地待在家中。 8. 吁嗟: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9. 愚:此处指不明事理。 10. 恤:关心、担忧。 11. 瞽医:指视力不好的医生。 12. 更:替换、更换。 13. 千人:形容人数众多。 14. 盲药:指盲目用药。 15. 沈疾:即“沉疴”,久治不愈的重病。
去完善
赏析
《哀邻家》是北宋诗人石介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通过对邻居家中疾病无法治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诗中的“瞽医”和“盲药”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医疗水平的低下,疾病的泛滥和社会的不公。 首联写邻居家没有选择好的医生,而医生又无法治愈他们的病症。诗人以“不选医”与“医无术”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医疗困境。 颔联中,诗人通过描述早晨一位医生进入,傍晚另一位医生离开的场景,进一步反映了邻居家中病情的严重和医生的无奈。 颈联则表现了病人家中焦虑不安的氛围,以及病人在病痛折磨下的无助和绝望。“有加而无瘳”意味着病人的病情在恶化,却没有得到缓解。 尾联中,诗人对邻居的愚昧表示惋惜,并表示自己为他们忧虑。同时,诗人痛斥了当时的医疗现状,认为医生如同盲人一样,难以治疗严重的疾病。“瞽医一日更千人”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表达了他对民众病痛的关注和同情。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邻居家中疾病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医疗困境和民众的疾苦。诗人以自身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富有现实意义的咏史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哀邻家》是宋代诗人石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邻居家的同情和关切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首先,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石介生活在北宋时期,即公元907年至1125年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相对繁荣,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土地兼并等问题。 其次,在石介生活的时代,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国子监直讲,后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辞职回乡。在他的晚年时期,他还曾参与政治活动,试图改革当时的社会弊端。然而,他的努力并未取得成功,这使他深感痛苦和无奈。 最后,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方面,石介所处的北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统治阶级的生活奢侈,另一方面,广大的农民群众却生活困苦。这种强烈的对比,使石介深感痛心,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这首诗中,他以邻居家的悲惨境遇为切入点,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