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绵席上呈知郡王虞部
何事相逢悲喜并,倏然相别二周星。
主人鬓发无多白,幕客襕衫依旧青。
目极同思故山断,涕危共在异乡零。
阶前丝竹虽嘈杂,不似南湖湖上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什么事情让我们相遇共同感受悲欢离合,转眼间我们已经分别两周了。
主人的头发并没有变白多少,而幕僚的布衣依然保持原样。
我们远在他乡,共同思念远方的故乡,眼泪几乎要掉下来。
虽然台阶前的音乐喧闹嘈杂,但总不如我们在南湖一起聆听的美妙。
去完善
释义
1. 何事:为什么。
2. 星周:星辰运转一周,即过了一周。这里指过了两个星期。
3. 主宾:主人的意思,这里指主人。
4. 无多:不是很多。
5. 幕客:古代依附世家豪族的文人。
6. 襕衫:古代士人穿的圆领大袖长袍。
7. 目极:用尽目光远望。
8. 同思:一起思考或怀念。
9.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
10. 涕危:泪珠将要掉落的样子。
11. 异乡:他乡。
12. 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13. 南湖:具体地名,可能是诗中提到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石介在与朋友分别两周后,在一宴会上献给朋友的诗。诗人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与朋友相逢的悲喜交加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异乡的哀愁。诗中的"主人鬓发无多白,幕客襕衫依旧青"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和朋友形象的描绘,反映出他们虽然年岁渐长,但精神依然饱满。"目极同思故山断,涕危共在异乡零"则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怀念故乡、悲伤流落在外的情感。最后的"阶前丝竹虽嘈杂,不似南湖湖上听",则以乐景写哀情,表现出诗人尽管身处繁华之地,内心却依然无法摆脱对故乡和友情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浓烈的乡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左绵席上呈知郡王虞部》是石介在北宋时期所作。石介,字守道,山东兖州奉符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任州县官、国子监直讲,应天府、南京留守等,后以疾致仕。晚年居徂徕山下,学者称为徂徕先生。他博学多才,善文辞,尤工诗。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石介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后来因疾病辞职回乡。在这段时间里,石介深入了解了民间的疾苦,对百姓的困苦生活深感痛心。他的诗歌作品,如《左绵席上呈知郡王虞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情感体验和时代背景。
在北宋时期,由于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石介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这首《左绵席上呈知郡王虞部》就表达了这种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