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堂病归
春风汶水温,晓日徂徕寒。
之子衔病归,请予开一言。
予知去病术,为子陈大端。
予尝学圣人,试将道比论。
道病非一日,善医惟孔韩。
赏罚绝于周,孔笔诛其奸。
春秋十二经,王道复全完。
佛老炽于唐,韩刀断其根。
原道千余言,生民复眠餐。
道病由有弊,邪伪容其间。
身病由有隙,风邪来相干。
子欲治斯道,绝弊道乃存。
子欲治子身,杜隙身乃安。
此理近古医,吾言有本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汶水温暖宜人,拂晓时的徂徕山则显得寒气凛然。
这位朋友带着病痛归家,让我来说几句话。
我知道一些去除疾病的方法,现在为你讲述其中的一些要领。
我曾经学习过圣人的教诲,试图用道理与之相较量。
疾病的滋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擅长治疗的只有孔子和韩愈两位大家。
周代的赏罚分明,孔子通过文笔诛灭了奸邪之人。
《春秋》等十二部经典,使王道得以完全恢复。
佛教和道教在唐代盛行一时,韩愈的谏议如同锋利的刀刃,斩断它们产生的根源。
他的《原道》千言万语,让民众得以安居乐业。
然而,疾病的产生往往因为制度上的弊端,邪恶和虚伪才有空子可钻。
身体的疾病往往是因为自身的弱点,让风寒等邪气有机可乘。
你想治理好这个世界的疾苦,就要杜绝弊端,这样才能拯救世界。
同样,你想治疗好自己的身体,首先要堵住自己的破绽,这样你才能安心生活。
这个道理与医生治疗疾病相似,我的话是有依据的。
去完善
释义
1. 汶水:源出今山东莱芜东北,流入大运河;在此指山东境内的一条河流。
2. 徂徕:山名,位于山东泰安市东南;在此借指山东省一带地区。
3. 孔韩:孔子、韩愈的并称;在此代表儒家道统。
4. 周:即周朝,此处指代儒家思想。
5. 春秋十二经:指的是《春秋》这部书中记录的十二个重要事件。
6. 佛老:佛教、道教的并称。
7. 原道千余言:指的是韩愈的《原道》一文,该文在抨击佛教、道教的同时,主张弘扬儒家学说。
去完善
赏析
《送李堂病归》是石介一首表达友情和人生哲理的诗。诗中通过讲述道理,劝导朋友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思想,才能克服困难,取得健康与事业的成功。首先,诗人借"春风"、"晓日"的形象描绘出环境的冷暖变化,暗示生活中存在诸多困扰与挑战。接着,诗人以"病归"的情景引入主题,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然后,诗人提出了治疗疾病的方法,即学习圣人的智慧,领悟孔子的道义,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与实践。诗人进一步指出,只有摒弃弊病,保持道德的纯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同时,诗人也提醒朋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错误,从而使身心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最后,诗人通过对古代医学的类比,表达了这一道理的普遍性和可靠性。整首诗语言质朴,说理透彻,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李堂病归》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石介所作。据史料记载,这首诗作于公元1040年,当时石介正担任国子监直讲,负责教育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的子弟。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历史阶段,但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边境战争的威胁,国家政治局势依然复杂多变。石介作为一名儒士,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希望通过教育和培养人才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这首诗中,石介以送别因病回乡的李堂为契机,表达了对朋友病痛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此外,他还借此表达了对儒家道德观念的重视,强调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