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赠孙明复先生
我来南山兴感悲,万物纭纭宰者谁。
众材丛卑无奇姿,直辕曲轮皆所宜。
大木磊磊节干奇,撑岩拄谷无处施。
我愿天子修明堂,坐朝诸侯会四夷。
柱要十围栋百尺,日责匠石搜访之。
千人用斧万人拽,大根斫断山崩欹。
五州追牛十县丁,载送上都天子怡。
轮般骇汗工倕走,有目未省曾观窥。
黄帝合宫尧衢室,周制九筵虞总期。
听政朝夕有攸处,阖门左右咸以时。
天子拱手四辅立,坐致四海为雍熙。
不用直弃用即大,短辕曲轮尔胡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来到南边的山中感慨悲伤,世间万物繁多,谁能主宰一切?
众多的材料汇聚在一起,没有奇特的样子,无论是直辕还是曲轮都非常适合。
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树节奇特,却只能用来支撑岩石和山谷,无法施展其才能。
我希望皇帝能够修建明堂,在朝廷上与四方诸侯相会。
需要的柱子要有十围,栋梁要高百尺,每日督促工匠去寻找。
千名工人使用斧头,万名工人拉拽,将大树砍倒,使山体倾斜。
从五州追寻公牛,从十县征集壮丁,共同将木材运送到都城,使皇帝喜悦。
运输过程中工人汗如雨下,巧匠们也都忙碌奔走。即使是见过世面的人也未曾见过如此壮观的场景。
黄帝建造了合宫,尧帝设立了衢室,周代制定了九筵制度,虞舜也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皇帝早上和晚上都在处理政务,关闭门窗,让左右大臣都能在合适的时候汇报工作。
皇帝站在四辅手中,安然地坐着就能使四海和谐。
不用笔直舍弃,使用弯曲的反而更能发挥其特长,这直辕和曲轮又怎么会无用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南山:指诗人在山东泰山的居所附近之南的山。
2. 石介: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理学家。
3. 纷纭:繁杂,繁多。
4. 宰者:主宰,控制。
5. 奇姿:奇特的风貌。
6. 直辕:笔直的车辕。
7. 曲轮:弯曲的车轮。
8. 大木:高大的树木。
9. 磊磊:堆积的样子。
10. 节干:树的枝干。
11. 撑岩:支撑岩石。
12. 拄谷:支撑山谷。
13. 天子:皇帝。
14. 修明堂:修缮朝政。
15. 坐朝:坐在朝廷上。
16. 诸侯:各地方的首领。
17. 四夷:四方边远地区的民族。
18. 柱要:指重要的支柱。
19. 日责:每日要求。
20. 匠石:工匠们。
21. 搜访:寻找并征集。
22. 千人用斧:形容众多的人一起劳动。
23. 万人拽:形容更多的人一起用力。
24. 大根:粗壮的树根。
25. 斫断:砍断。
26. 山崩欹:山体崩塌倾斜。
27. 五州追牛:形容全国范围内征集车辆。
28. 十县丁:形容十个县的劳动力。
29. 载送:运送。
30. 上都:京城。
31. 骇汗:惊吓出汗。
32. 工倕:古代著名的匠人。
33. 有目未省:表示惊奇的表达方式。
34.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
35. 合宫:帝王处理政务的地方。
36. 尧衢室:尧治理国家的议事厅。
37. 周制:周代的制度。
38. 九筵:九重殿。
39. 虞总期:遵循虞舜的制度。
40. 听政:处理政务。
41. 攸处:固定的地点。
42. 阖门:关门。
43. 咸以时:按时。
44. 四辅:皇帝的四个助手。
45. 坐致:坐着就能实现。
46. 为雍熙:政治稳定,国家繁荣。
47. 不用直弃用即大:不采用短辕而放弃长辕,就是选择了大的。
去完善
赏析
诗人石介借景抒情,感慨于自然的伟力和万物生存的奇妙。开篇便描绘了南山的壮丽景象,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然后,他运用生动的比喻,指出无论是高大乔木还是普通草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关键在于是否被合理地使用。
接着,诗人希望君主能够像关注宏大的宫殿建设一样,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利用。他强调在选任人才时要具备广阔的视野,摒弃偏见,不拘一格,真正让各类人才发挥所长。同时,他还呼吁统治者关心民生,关注国家发展,把握时机,治理好国家。
最后,诗人以反问结束,强调“不用直弃用即大,短辕曲轮尔胡为”,意为君主应正确审视和使用人才,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激昂,展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介的《南山赠孙明复先生》作于北宋仁宗时期(1057年)。这一时期,宋王朝经过建国初期的稳定和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相对安宁。而石介作为新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儒学为基础,致力于儒家经典的研读和传播,主张“务实”、“重事功”的学问研究态度。
在诗作的时间段内,石介遭遇了多次人生波折。他因在新学斗争中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而被卷入纷争,仕途浮沉。然而,他却能在逆境中坚守信仰,始终保持对学问的热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北宋中期,科举制度逐渐成熟,士人阶层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导力量。这一时期,儒家经典和学者们的研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石介在此背景下,积极传播儒学思想,寻求学以致用的途径,不仅为个人建功立业,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培育更多的人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