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齐云

标题包含
南齐云
禄山炽乱,火梵昆岗。 炎炎二京,鞠为战场。 百官奔走,万乘苍黄。 孰城能守,孰地不亡。 瞻彼濉水,其流汤汤。 有城有民,在濉之阳。 远位巡上,巡智我强。 以城授巡,巡亦无当。 贼从西来,杀气堂堂。 旌旗如林,对城而行。 巡远登城,辞毅色康。 城中之人,踴躍倍常。 贼知城坚,坐甲裹粮。 城中食尽,杀爱以尝。 土无二志,持病扶疮。 宁守城死,城不可降。 霁云勇烈,跳城轶出。 走泗投贺,求兵救乏。 贺饮霁云,牢醴罗列。 霁云避席,谓众云曰, 濉阳之人,不食一月。 羡不独饱,食下辄咽。 以刀断指,左右流泣。 彼何人兮,忌忠嫉节。 心不感兮,贼功害伐。 不出一兵,坐观斧钺。 霁云心折,寸寸如铁。 霁云据鞍,怒发冲冠。 一矢以志,复来不完。 路人傍观,涕流丸澜。 远近闻者,为之辛酸。 力尽且穷,城孤无援。 至死不屈,万戈来攒。 精诚内发,颜色自安。 身轻鸿毛,名重泰山。 吾执唐刑,罔容于奸。 未诛禄山,先诛贺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禄山叛乱,战火燃烧昆岗。 炎热中的两京,化身为战斗场。 朝廷百官逃散,天子仓皇失措。 哪有城市能坚守,哪有土地不陷落? 看那濉水奔流,波涛滚滚。 濉水北岸有城市和民众。 远离朝廷巡查至此,我智慧而强大。 将城市交给巡查,巡查也无法抵挡。 敌军从西方来,杀气腾腾。 战旗如树林,面对城市列队前进。 巡查登高望远,言辞坚决神情安定。 城里的百姓,士气比平时更旺盛。 敌人知道城市坚固,驻扎待命补给军粮。 城里粮食耗尽,杀死所爱以满足口腹之欲。 全城一心,忍病负伤坚守城池。 宁愿死在城中,也不能投降敌军。 张霁云英勇刚烈,跳出城墙。 前往泗州投靠贺兰,请求援军救助匮乏。 贺兰宴请张霁云,酒食丰盛。 张霁云离席,告诉众人: “濉阳百姓,已有一个月没有进食。 我感到羞耻,独享美食不能下咽。 用刀切断手指,身边的侍从泪如雨下。 他们是什么人,嫉妒忠诚者痛恨节义之士! 他们的心并不感动,只让敌人的成果更加显著。 不出一兵一卒,只是旁观刀剑交锋。 张霁云心如铁石,骑马愤然而去。 射出一箭以示决心,不再回来。 路人在旁边观看,泪流满面。 远近听闻此事的人,都为之心酸。 力量用尽,孤立无援。 直到死也不屈服,承受千军万马的攻击。 诚意从内心迸发,神色自若。 身体虽轻如鸿毛,名声却重于泰山。 我用大唐的法律衡量,不能让邪恶者有立足之地。 还没诛杀禄山,就先杀了贺兰。”
去完善
释义
《南齐云》是宋代诗人石介的一首描绘安史之乱的诗作。以下为该诗的词句注释: 1. 禄山炽乱:指安史之乱。禄山,即安禄山,唐代叛军首领;炽乱,形容叛乱的激烈程度。 2. 火梵昆岗:昆岗,指昆仑山,这里代指长安;火梵,意指战火燃烧。 3. 二京:唐代的两京,即长安和洛阳。 4. 鞠为战场:鞠,变为;战场,战争之地。 5. 万乘苍黄:苍黄,同“仓皇”,慌张的样子;万乘,指皇帝和文武百官。 6. 濉水:一条河流的名字,位于江苏安徽一带。 7. 汤汤:水流浩大的样子。 8. 巡智我强:巡,张巡,唐朝将领;智,智谋;我强,强调张巡的勇敢和智慧。 9. 无当:无法抵挡。 10. 对城而行:对着城市前进。 11. 跳城轶出:跳城,翻越城墙;轶出,突出,这里指突围。 12. 泗:泗水,古水名,源于山东,流入江苏。 13. 牢醴:酒宴。 14. 霁云避席:霁云,指张巡部将南霁云;避席,古代的一种礼貌行为,表示尊敬。 15. 囹圄:监狱。 16. 忌忠嫉节:忌恨忠诚和节操的人。 17. 心不感兮,贼功害伐:意思是无法感受到张巡等忠诚将士的努力和牺牲,使得叛军的胜利成为可能。 18. 坐观斧钺:坐视不救的意思。 19. 一矢以志,复来不完:射箭表明决心,再来一次绝不退缩。 20. 丸澜:眼泪不断涌出的样子。 21. 心折:心碎。 22. 寸寸如铁:形容坚定不移的决心。 23. 冲冠:愤怒得头发都竖起来。 24. 至死不屈:至死也不屈服。 25. 精誠内发:内心的精神与诚意表现出来。 26. 颜色自安:面色自然镇定。 27. 名重泰山:名声比泰山还重。 28. 吾执唐刑:执,执行;唐刑,唐朝的法律。 29. 未诛禄山,先诛贺兰:未除掉安禄山,先诛灭贺兰进明。贺兰进明是当时唐朝的一位官员,因为未及时救援张巡等人而被批评。
去完善
赏析
《南齐云》是一首描绘唐代诗人在国难之时坚定信念、英勇抗敌的诗词。诗人石介通过对禄山之乱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百姓们在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顽强抵抗精神。全诗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忠诚报国之情,同时也批判了那些在国家危难时无所作为、坐观成败的小人。 石介通过对禄山之乱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百姓们在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顽强抵抗精神。他通过“炎炎二京,鞠为战场”等诗句,描绘了战乱中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深深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百官奔走、万乘苍黄的描述,揭示了统治者的无能和失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描绘百姓们英勇抵抗的过程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忠诚报国之情。他用“有城有民,在濉之阳”等诗句,描述了百姓们在危机关头坚守家园的决心;用“巡远登城,辞毅色康”等诗句,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用“宁守城死,城不可降”等诗句,强调了百姓们誓死保卫家园的信念。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百姓们的英勇抵抗,也反映了他们在国难之时所展现出的顽强抵抗精神。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贺兰等人的批判,揭示了那些在国家危难时无所作为、坐观成败的小人。他用“贼知城坚,坐甲裹粮”等诗句,揭露了贺兰等人对国家的背叛;用“不出一兵,坐观斧钺”等诗句,讽刺了他们的冷漠无情。这些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叛徒的愤怒,也传达了人们要求正义、严惩叛徒的心声。 总之,《南齐云》是一首描绘唐代诗人在国难之时坚定信念、英勇抗敌的诗词。石介通过对禄山之乱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百姓们在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顽强抵抗精神。全诗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忠诚报国之情,同时也批判了那些在国家危难时无所作为、坐观成败的小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齐云》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石介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南方山水风光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 石介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他在青年时期曾游历四方,目睹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和人民的勤劳智慧,这使他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石介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为百姓排忧解难,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多次遭受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信念,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石介作为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国家大事,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繁荣的期待和对民生幸福的关注。 总的来说,《南齐云》这首诗是石介在对祖国壮丽的山川河流的赞美中,寄托了对国家繁荣的期许,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