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霁云

标题包含
南霁云
禄山炽乱,火焚昆岗。 炎炎二京,鞠为战场。 百官奔走,万乘苍黄。 孰城能守,孰地不亡。 瞻彼濉水,其流汤汤。 有城有民,在濉之阳。 远位巡上,巡智我彊。 以城授巡,巡亦克当。 贼从西来,杀气堂堂。 旌旗如林,对城而行。 巡远登城,辞毅色康。 城中之人,踊跃倍常。 贼知城坚,坐甲裹粮。 城中食尽,杀爱以尝。 士无二志,持病扶疮。 宁守城死,城不可降。 霁云勇烈,跳城轶出。 走泗投贺,求兵救乏。 贺饮霁云,牢醴罗列。 霁云避席,谓众云曰。 濉阳之人,不食一月。 义不独饱,食下辄咽。 以刀断指,左右流泣。 彼何人兮,忌忠嫉节。 心不感兮,贼功害伐。 不出一兵,坐观斧钺。 霁云心折,寸寸如铁。 霁云据鞍,怒发冲冠。 一矢以志,复来不完。 路人傍观,涕流汍澜。 远近闻者,为之辛酸。 力尽且穷,城孤无援。 至死不屈,万戈来攒。 精诚内发,颜色自安。 身轻鸿毛,名重泰山。 吾执唐刑,罔容于奸。 未诛禄山,先诛贺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 石介出生于山东兖州奉符县(今山东泰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周易》、《春秋》等儒家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禄山作乱,烽火照昆岗。 盛唐京都,转眼成战场。 官员惊慌失措,皇帝御驾仓皇逃离。 何处可守?何处不陷落? 看那濉水滔滔,下游的百姓慌忙逃散。 远方有位将领,巡视而上守护百姓。 交予他濉阳的城池,他勇敢地担当了重任。 敌寇自西来袭,杀气冲天。 大军如林,兵临城下。 巡抚沉着应战,激励士气。 城中军民同心,英勇抗击敌人。 敌军久攻不下,转为围困。 城中断粮,战士吃糠挨饿。 但战士誓死坚守,不肯投降。 将士们都信念坚定,生病带伤也要坚守。 宁愿死于坚守,也绝不为贼寇所屈。 张霁云豪勇刚烈,跳出城墙求援。 去泗州找贺兰进明,乞求支援。 贺兰设宴招待张霁云,酒肉丰盛。 张霁云无法忍受,当众表达心意: “濉阳的百姓已经一个多月没吃上饭了,我岂能独自吃饱?” 说完用刀割断自己的手指,泪流满面。 然而贺兰仍不为所动,不愿发兵救援。 张霁云心如刀割,坚忍不拔。 跨上马鞍,怒发冲冠,向贺兰进明射出一箭。 然后继续奔赴前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周围的路人看到这一幕,悲痛难忍,泪流满面。 这个消息传遍了四面八方,人们无不痛心疾首。 拼尽全力,誓死抵抗,终因孤立无援而城破。 但他们的精神永存,名垂青史。 我愿以大唐律法严惩叛贼,绝不姑息养奸。 还没杀死禄山,就先杀了贺兰这种卑劣之徒!
去完善
释义
1. 禄山炽乱:指安禄山叛乱,炽为动名词,意为燃烧,混乱。 2. 火焚昆岗:喻指叛军势焰嚣张,焚烧山脉。昆岗指山脉。 3. 二京:唐代洛阳、长安两京城。 4. 百官奔走,万乘苍黄:意指文武百官四处逃避,皇帝仓皇逃离皇宫。苍黄指仓促慌张。 5. 濉水:源于河南,流入安徽的水系名称。 6. 汤汤:水流大貌。 7. 阳:河岸的北面称为“阳”。 8. 巡:指的是张巡,唐朝大臣、军事家。 9. 以城授巡,巡亦克当:把城防交给张巡,张巡也能守住。克当,胜任。 10. 杀气堂堂:杀气腾腾的景象。 11. 对城而行:面对着城墙列队行进。 12. 辞毅色康:言辞坚毅,面色镇定。 13. 远位巡上,巡智我彊:意思是远距离听到张巡坚守危城的声望,他智力超群,我很佩服。 14. 贼知城坚,坐甲裹粮:叛军知道城池坚固,于是围困起来,准备长期攻战。 15. 杀爱以尝:指为了节省粮食,杀死自己的爱马供士兵食用。 16. 跳城轶出:跳出城外,此处指南霁云突围而出。 17. 泗:即泗县,今江苏泗洪县。 18. 贺:指的是贺兰进明,唐肃宗时将领。 19. 牢醴:丰盛的酒食。 20. 避席:离席起立,表示敬意或谢罪。 21. 食下辄咽:吃下去又马上吐出来。 22. 妒忌:妒忌张巡、南霁云的忠诚与气节。 23. 坐观斧钺:形容贺兰进明旁观不动,无所作为。 24. 怒发冲冠:愤怒的情绪使得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来。 25. 一矢以志:用一支箭来表明心意。 26. 身轻鸿毛,名重泰山:身体虽然像鸿毛一样轻,但名声却像泰山一样重。 27. 吾执唐刑,罔容于奸:我要按照唐朝的法律行事,不能容忍这种背叛国家的人。 28. 禄山:即安禄山,唐玄宗时胡人节度使,后发动安史之乱。 29. 贺兰:即贺兰进明,唐肃宗时将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英勇事迹。禄山叛乱,战火蔓延,百姓涂炭。南霁云受命守卫濉阳县城,面对敌人强大的攻势,他临危不惧,鼓励民众坚守城池。即使城中粮尽,他也坚决不投降,甚至杀掉自己的爱马与士兵同甘共苦。 在此绝境中,南霁云毅然跳出城墙,突围求救。然而,当他向贺知章寻求援助时,对方却沉溺于酒宴,对南霁云的请求置若罔闻。南霁云悲愤交加,断指发誓要保卫城池。最终,在南霁云和城中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濉阳县城成功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然而,随着力竭援绝,城池最终被攻破,南霁云壮烈牺牲。 石介通过这首诗歌颂了南霁云的英勇形象和高尚品质,展现了忠诚、勇气和智慧的力量。同时,通过对贺知章的讽刺,揭示了朝中权臣的无能和不作为,进一步凸显了南霁云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霁云》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作者石介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与欧阳修、王禹偁等人并称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石介的作品以豪放雄浑著称,这首《南霁云》便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品。 在石介所处的时代,北宋正面临着外部军事压力和国家内部政治腐败的困境。石介本人也经历了不少人生波折,他曾担任过多个地方的官员,但因刚直不阿的性格而受到排挤和诽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石介写下了这首抒发壮志豪情和对国家忠诚的诗篇。 诗中的主人公南霁云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他在战争中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石介通过描绘南霁云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忠诚、民族尊严和英勇抗击外敌的坚定决心。同时,他也以此自勉,表达了自己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