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病归
泰山山前有琼圃,其中不树蕨与薇。
千头绿竹瑶实甘,百亩玉芝丹粒肥。
麒麟于于凤凰饱,鼓翅奋臆扬清辉。
徂徕山下少耕锄,蒿藜满圃无芳菲。
驺虞不住鸾鸟去,日暮啁啾燕雀飞。
嗟哉刘生失所投,不住泰山徂徕依。
经年采掇不得饱,正是新春癯瘠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泰山西边有花园,园中不种蕨菜和野薇。
千株绿竹果实甘甜,百亩玉芝种子饱满丰美。
麒麟凤凰吃得饱,展翅振翼展示光辉。
徂徕山下耕作稀少,满园的杂草没有花开。
驺虞鸾鸟都不住在此,黄昏时燕雀飞来吵闹。
可惜啊刘生没地方住,不能在泰山或徂徕依靠。
一年到头劳作吃不饱,正逢新年瘦弱疲惫回家。
去完善
释义
1.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中国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2. 琼圃:指美丽的花园。
3. 蕨与薇:两种常见的野菜。
4. 千头绿竹:指茂密的竹林。
5. 瑶实:指珍贵的果实。
6. 丹粒:指红色的颗粒状果实。
7. 麒麟、凤凰: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比喻山下的动植物。
8. 于于:形容动物行动缓慢的样子。
9. 鼓翅奋臆:指振翅飞翔。
10. 清辉:指明亮的月光。
11. 徂徕山: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泰山的姊妹山。
12. 蒿藜:杂草,这里形容花园荒芜的景象。
13. 无芳菲:没有鲜花盛开。
14. 驺虞、鸾鸟:都是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比喻离开的珍稀生物。
15. 日暮: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
16. 啁啾:鸟叫声。
17. 燕雀:一种小型鸟类。
18. 刘生:主人公,一个在山上失去家园的人。
19. 所投:指可以投靠的地方。
20. 经年:经过一整年。
21. 采掇:采摘。
22. 得饱:得到满足。
23. 正是新春:现在正是春天。
24. 癯瘠:瘦弱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友人刘生处境的诗。诗中通过对比泰山和徂徕山的景观以及动植物情况,表达了刘生漂泊不定、生活困顿的境况。首先描述了泰山山前的美景及丰富的植被,各种动物在这里都能得到温饱,而到了徂徕山下却是杂草丛生,缺少耕作和美好的生活景象。同时,诗人以燕雀比喻刘生的无奈,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历经苦难却得不到应有的报答,辛苦一年后仍是贫病交加。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刘生同情和对不公命运的悲叹。整首诗语言形象生动,情感深沉真挚,充分展示了石介作为一位有责任担当的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介的《刘生病归》是北宋时期的一首描绘人生病愈后心境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病痛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诗歌创作于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地位逐渐上升,这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有了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石介作为这个时期的文人,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其次,石介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一直未能及第。这种失意的情绪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得到了体现。然而,正是这种失落感让他更加珍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也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因此,他在《刘生病归》中表达了对疾病和死亡的忧虑,以及对生命和健康的珍视。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较为尖锐,尤其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使得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更加渴望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真谛。石介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员,他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
综上所述,《刘生病归》的创作背景包括了石介个人的生活经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时代的矛盾冲突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石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