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中作

标题包含
雨中作
群阴侮阳德,雨阵春嘈嘈。 白晓惨成夜,瓦口生飞涛。 凝云列山韒,冷气攒衣刀。 径闹有松竹,庭卧唯蓬蒿。 花淫得罪陨,鶑辩知时逃。 隰苗出水短,木菌随日高。 微吟雅于乐,快饮甘如膏。 朱曦待未见,天盖空牢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南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李觏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众多阴暗的事物欺凌着阳光照耀下的品德,春天的阵雨阵阵嘈杂。 白天的曙光成了夜晚,屋顶瓦片上生出了飞溅的水珠。 凝结的云朵排列在山的峭壁旁,寒冷的空气凝聚在衣服上像是刀锋。 小路旁的喧闹中有松树和竹子,庭院中躺卧的只有蓬蒿。 过分的美丽让花朵遭到了天谴而凋谢,黄莺能分辨出什么时候应该逃离。 低洼处的秧苗还没有长高,蘑菇随着太阳的升高渐渐长大。 轻声细语比音乐更雅致,痛快的饮酒如同美味的蜜膏。 红色的朝阳还未出现,天空的盖子仿佛被牢牢地固定住了。
去完善
释义
1. 群阴侮阳德:指众多阴气侵扰阳气,这里形容阴雨连绵的天气。 2. 雨阵:指大雨的阵势。 3. 白晓:指早晨明亮的阳光。 4. 瓦口:指屋顶上的瓦片。 5. 山陗:指山势陡峭的地方。 6. 冷气攒衣刀:形容寒冷的气流像利刃一样穿透衣物。 7. 径闹:指小径旁的喧闹。 8. 花淫得罪陨:指花儿过于招摇惹得雨水飘零。 9. 莺辩知时逃:指黄莺懂得趋避雷雨而躲藏起来。 10. 隰苗出水短:指低洼处的水稻因雨水淹没而显得矮小。 11. 木菌:指雨后生长的木耳。 12. 微吟雅于乐:指诗人低声吟咏,其优雅程度胜过音乐。 13. 快饮甘如膏:形容美酒醇厚甜美。 14. 朱曦:指阳光照耀下的红色霞光。 15. 天盖空牢牢:形容天空辽阔无垠。
去完善
赏析
《雨中作》是北宋诗人李觏所创作的一首描绘春雨景象的诗歌。全诗通过对阴雨、雾气、飞涛、冷气、松竹、蓬蒿、花卉、莺鸟以及水边植物等细节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春季阴雨绵绵的景象。同时,诗人以闲适的心态面对这一现象,通过欣赏雅致的音乐和畅饮美酒来消解苦闷情绪。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敏锐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作》是北宋诗人李觏的一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感叹世事不公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这一时期正是北宋社会矛盾激化、国家形势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觏身兼学者、文人和政治家多重身份,他始终关注民生疾苦,致力于改革政治,提倡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然而,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当时朝廷的重视和支持,这使他感到深深的失望和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成为他创作《雨中作》的直接动因。 在这首诗中,李觏借雨天的景象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之情。诗人通过对秋雨连绵、水淹农田等自然现象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百姓生活困苦的场景,并以此比喻国家治理的缺失和社会的不公。同时,诗人还以“贫家一凳土,烈日转成泥”这样富有哲理的表述,表达了对于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等现象的关注和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