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丞泳
异时两举遂登科,人谓功名当若何。
三十余年空屈曲,七咨脱选竟蹉跎。
为丞再出簿尉下,斯世浑如梦觉过。
同里同年老御史,谅难如此不悲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异时:指过去的日子或不同的时候。
2. 两举:两次考试。
3. 登科:科举时代称殿试录取为登科。
4. 人谓:他人对某事的看法。
5. 当若何:应当如何评价。
6. 三十余年:泛指多年的时间。
7. 空屈曲:白白地经历曲折。
8. 七咨脱选:多次尝试后才获得选拔。
9. 竟蹉跎:结果仍然失败。
10. 为丞:担任县丞一职。
11. 再出:再次出任。
12. 簿尉:主簿和县尉的合称,是古代地方官吏。
13. 斯世:这个世界。
14. 梦觉过:像梦醒一样度过。
15. 同里:同一乡里的人。
16. 同年: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人。
17. 老御史:年老的监察官员。
18. 谅难如此:很难有像这样的遭遇。
19. 不悲歌:无法用悲伤的歌曲来表现。
去完善
赏析
《挽张丞泳》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悼念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悼念张丞泳的一生,表达了对他坎坷命运和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首联描绘了张丞泳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他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并成功登科。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笔锋一转,描述了他在现实中的无奈与挣扎。尽管才华横溢,但在宦海沉浮中,他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三十余年空屈曲”形象地描绘了他一生中遭遇的种种挫折和磨难,而“七咨脱选竟蹉跎”则传达出他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颔联进一步强调了张丞泳在仕途上的失落。虽然他再次出任地方官职,但终究未能摆脱命运的捉弄。在这里,“簿尉下”是指低级官员,暗示他的地位卑微,与曾经的期望相去甚远。同时,“斯世浑如梦觉过”则传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无常的感悟,表达出张丞泳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辛酸与无奈。
颈联通过对同里年老的御史的怀念,表达了对张丞泳的哀思。这句诗意味着这位老御史可能也已离世,更增加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在尾联中,作者发出沉痛的感叹:“谅难如此不悲歌。”表明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也难以抑制心中的悲痛。整首诗通过对张丞泳一生命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他命运多舛的同情和悲伤,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张丞泳》是南宋诗人许月卿创作的一首悼念故人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79年前后。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的时期,北方的金朝已经灭亡,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
在这个特殊时期,许月卿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在家乡担任地方官吏。在战乱时期,他曾多次参与抗蒙斗争,但因兵败而被俘,后在战乱中被释放。这段经历使他对国家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也是影响许月卿创作的重要因素。南宋末年,金朝被蒙古灭亡,蒙古军队南下攻打南宋,局势紧张。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变化,文人墨客纷纷投入到抗蒙斗争中,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种背景下,许月卿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时代精神的深刻影响,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