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节使
凛凛如公一寸丹,荒城夜月彻清寒。
向时尚已死诸葛,今日难贪老阿瞒。
素志平生兆马革,黎民一郡博弹冠。
只鸡斗酒群群谶,吾力犹能灭贺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所提到的这首诗,我将其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如下:
您的赤诚之心犹如一颗明亮的丹砂,即使在荒凉的城市夜晚,也能给人带来清晰透彻的寒意。
在那个时代,诸葛亮已然离世,今天想要再见到他已是不可能的事情,更难以想象曹操还会再次出现。
您平生的愿望,是希望像马革裹尸那样战死沙场,为了黎民百姓的幸福,可以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准备好鸡肉、酒等食物和饮品,许下种种美好的祝愿,我相信您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去完善
释义
1. 凛凛:形容人严肃可畏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陈节使的威严和气节。
2. 荒城:指荒芜的城市或地区。这里可能是指陈节使驻扎的地方。
3. 夜月:夜晚的月光。
4. 彻:穿透,浸透。
5. 尚已死诸葛:指诸葛亮。在这里暗示陈节使有诸葛亮的才德与智慧。
6. 难贪:不容易得到,不愿意接受。这里是说曹操这样的人无法让陈节使妥协。
7. 老阿瞒:指曹操。阿瞒是曹操的小名。
8. 素志:平生的志愿。
9. 马革:马革裹尸的简称,指军人战死沙场。
10. 黎民:指百姓。
11. 一郡博弹冠:意为一郡的百姓都可以因为陈节使的治理而得以安享太平。博弹冠,表示欣喜的心情。
12. 只鸡斗酒:指简陋的祭品。
13. 群群谶:指各种预言和预兆。
14. 吾力犹能灭贺兰:表示作者对陈节使的信心和尊敬。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英烈忠诚勇敢的诗。诗中首先描绘了陈节使的忠诚品质,犹如月亮一般高洁。接着诗人以诸葛亮、曹操这两位历史人物为例,突出了陈节使高尚的品质和英勇的精神。同时,诗人还表达了他对陈节使牺牲自我的敬仰和对敌人的痛恨。最后,诗人用“吾力犹能灭贺兰”来表达他对抗敌军的决心和信心。全诗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陈节使》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34年,正值南宋晚期,金国灭亡、蒙古崛起之际。此时,国家动荡,民不聊生,诗人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在这个特殊时期,许月卿作为一位忠君爱国的文人,因目睹国家危局而忧心忡忡。他通过悼念陈节使这位忠诚于国家的英雄,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勇烈士的敬仰。许月卿与陈节使同为南宋官员,他们共同为国家尽忠职守,因此在诗歌中,诗人以自己与陈节使的友谊为基础,表达了深刻的悼亡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许月卿面临着南宋政治腐败、军事颓败的社会现实。当时,蒙古大军铁蹄南下,中原大地战火连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许月卿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诗人,运用诗歌这一武器,呼唤民众奋起抵抗外侮,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