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甘露寺

标题包含
甘露寺
宝势穷吴地,寒流对楚邦。 一峰惊佛刹,万象入僧窗。 落日衔遥树,晴虹画半江。 海门秋色近,翠朵自成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宿(995年-1067年),字武平,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胡宿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官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宝势穷尽的吴地,冷冽的河流流向楚国。 一座山峰令人惊叹不已,万物景象尽在僧人的窗口。 落日的光辉映照在远方的树上,晴朗的天空倒映在半个江面上。 海门的秋意临近,绿色的叶片成双成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宝势:指地势险要的地方。 2. 穷:到尽头,这里是“延伸到的意思”。 3. 吴地:古代吴国的地域,这里泛指江南一带。 4. 楚邦:楚国所在的地区,这里也指南方地区。 5. 一峰:指甘露寺所在的一座山峰。 6. 惊:表示惊讶,此处是形容佛刹的壮观景象。 7. 佛刹:佛教寺庙。 8. 万象:各种景象,这里指自然界的美景。 9. 僧窗:僧人的窗户,这里借指寺庙。 10. 衔:连接,这里是描述太阳即将落下的情景。 11. 晴虹:彩虹,这里指阳光照射在水面上的折射现象。 12. 海门:长江下游的江口,这里代指长江。 13. 秋色:秋天的景色,这里指秋天景色的临近。 14. 翠朵:绿色的树叶,这里形容树叶茂密的样子。 15. 自成双:自然地形成一对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甘露寺周围的景色和氛围。首联通过“宝势穷吴地”和“寒流对楚邦”来描绘甘露寺所在的地理位置;颔联则运用“一峰惊佛刹”与“万象入僧窗”两个意象生动展现了甘露寺的壮丽景色;颈联中的“落日衔遥树”与“晴虹画半江”将日落时分甘露寺周边的景色勾勒得如诗如画;尾联中“海门秋色近,翠朵自成双”则以海门和翠朵为对象,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全诗语言华美,构思巧妙,诗人通过对甘露寺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甘露寺》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胡宿的一首描绘甘露寺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正值北宋初年。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刚刚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北宋时期。 胡宿(995-1067),字武平,安徽阜阳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曾在宋仁宗时期担任侍读学士、枢密副使等职,颇有政治成就。在《甘露寺》这首诗歌创作时,胡宿正处于他的政治生涯的高峰期,对国家的繁荣和宗教的繁荣有着深刻的体会。 甘露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始建于唐宝历元年(825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是江南四大名刹之一,因寺内有甘露泉而得名。甘露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唐宋两代的建筑艺术精华。北宋时期,甘露寺作为佛教胜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咏,如苏轼、辛弃疾等都曾在此留下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