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窗雨阻佳期,尽日颙然坐。帘外正淋漓,不觉愁如锁。
梦难裁,心欲破,泪逐檐声堕。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雨水阻碍了期待的日子,我整天黯然地坐着。窗帘外面正在下雨,我不自觉地被忧愁锁住。梦想难以实现,心灵仿佛破碎,眼泪随着屋檐的水滴一起落下。想象着那个玉人儿也在思念着我。
去完善
释义
1. 生查子:词牌名;
2. 窗雨阻佳期:指窗外雨水连绵,阻碍了约会的日期;
3. 尽日颙然坐:整天都失落地坐着;
4. 帘外正淋漓:帘外雨下得很大;
5. 愁如锁:形容愁绪像枷锁一样锁住内心;
6. 梦难裁:梦境难以控制;
7. 心欲破:心碎;
8. 泪逐檐声堕:泪水随着屋檐下的滴水声而落下;
9. 玉人:指美丽的人或佳人,这里可理解为词人的恋人;
10. 情:指恋人的情感;
11. 合:应该;
12. 思量:思考。
去完善
赏析
《生查子·窗雨阻佳期》是五代词人孙光宪所作。这首词以“窗雨阻佳期”为主题,通过描绘女子因窗外细雨连绵而与心上人错过约会的情景,抒发了她无尽的思念和忧虑之情。词中女子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展现了诗词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生查子·窗雨阻佳期》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孙光宪的一首词作品。这首词创作于五代十国的后期,大致相当于公元940年至965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军阀割据、战乱频繁。而孙光宪本人,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曾担任过南汉皇帝的侍从,因此对这一时期的战争与政治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这首词中,孙光宪以“窗雨阻佳期”为主题,描绘了战乱中情人被迫分离的情景。在词的上下片中,他分别用“凤箫声断”和“满地梨花”来比喻战争的残酷和对美好时光的摧毁。这种描绘既体现了词人对战乱的痛恨,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此外,孙光宪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独倚银屏”、“帘外雨潺潺”等,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既是对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痛苦回忆,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总的来说,《生查子·窗雨阻佳期》是在五代十国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孙光宪个人人生经历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