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
书帷夜雪耿无眠,晨起犹禁晓日寒。
旋见软红生野水,似看寸碧出遥山。
诗成已觉风生座,饮散俄惊月满鞍。
梦破小窗依约态,浑疑暮雨楚台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屋中一夜难眠听雪声,早晨起来仍然感觉寒冷。
出门看到河边粉红的花朵盛开,远处的山显得更绿了。
写诗时感觉到微风拂面,喝完酒出来发现月亮已经挂在了马鞍上。
在梦中听到小窗的声音仿佛是下雨,又好像是在楚台的傍晚。
去完善
释义
1. 书帷:指书房的窗帘或帐幕。
2. 耿:光亮的样子。
3. 无眠:无法入睡。
4. 旋见:立即看到。
5. 软红:指繁花的景象。
6. 野水:野外的小溪或河流。
7. 寸碧:形容绿草葱葱的景象。
8. 遥山:远处的山脉。
9. 诗成:诗歌写成。
10. 风生座:坐席上感受到风吹过。
11. 饮散:喝完酒散去。
12. 鞍:马鞍,指代骑马。
13. 梦破:梦境消失。
14. 小窗:小窗户。
15. 依约:模糊不清。
16. 楚台:战国时楚国的高台,泛指古代高台建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雪之后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首联描述了夜晚的雪花纷纷扬扬,覆盖了大地,使人心生怜爱之情。诗人在这美丽的雪中无法入睡,表达了其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颔联写早晨太阳初升,积雪融化,形成了小溪流水。诗人运用“软红”来形容流水,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一条小溪在绿色的田野中缓缓流淌。紧接着,诗人又以“寸碧出遥山”形容远处的山脉,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宽广的画面。
颈联则通过风和月的变化,展示了时间的推移。“诗成已觉风生座”意味着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风的气息,表达了对创作的热爱;而“饮散俄惊月满鞍”则表达了一群人喝完酒后突然发现月光已经洒满马鞍的惊喜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
尾联则以“梦破小窗依约态,浑疑暮雨楚台还”结尾,表达了诗人从梦境回到现实的感慨,同时也传达出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整首诗节奏流畅,情感饱满,充分展现了陈棣作为诗人的才情和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雪》是南宋诗人陈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48年,即南宋宝祐六年。此时正值南宋末年,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陈棣(约1190—约1250),字鲁一,号木石,浙江金华人。他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见证了南宋的衰落和金人的入侵。作为一名文人,他在政治上并无显赫成就,但在文学上却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夜雪》这首诗中,陈棣通过描绘夜晚的雪景,表达了其对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的感慨。诗中写到“寒更秋尽夜,暮雪月悬天”,展现出一种寒冷而孤寂的氛围。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诗人心中的无奈与悲哀。此外,诗人还通过“风急雁无声,水涸龙无眠”等诗句,暗示了当时国家民族的危机和民间的疾苦。总之,《夜雪》这首诗歌展示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和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