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座中献卢给事
送迎皆到三峰下,满面烟霜满马尘。
自是追攀认知己,青云不假送迎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送别和迎接都在三峰山脚下进行,满脸都是烟雾和露霜,马鞍上全是尘土。我们互相追逐攀登,彼此相知相认,青云之上,无需借助别人的送别与迎接。
去完善
释义
1. 华州:唐朝的一个州郡,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华县一带。
2. 卢给事:指卢杞,唐朝时期的官员,曾任给事中一职。
3. 三峰:指华山的三个山峰,即莲花峰、朝阳峰和落雁峰。这里指的是卢杞的官邸所在地。
4. 满脸烟霜满马尘:形容送别时人们满脸风尘仆仆的样子。
5. 追攀:追赶,追求。
6. 青云:比喻高官显位。
7. 不假:不需要借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卢给事之间深厚友谊的诗歌。赵嘏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和迎接的场景,突显出两人之间的真诚情谊。
“送迎皆到三峰下”描述的是诗人与友人在华州城外的三峰山下进行送别和迎接的活动。“满面烟霜满马尘”则是通过对诗人和友人的外貌、形象进行刻画,反映出两人心中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自是追攀认知己,青云不假送迎人”则是对他们之间友谊的深化理解。这里的“追攀”有相互勉励、扶持之意,暗示两人在学术、事业上都有共同追求;而“青云”是古人用来形容地位显赫的人,这里可理解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所成就。所以这两句诗句实际上是在表达:正是因为志同道合、彼此相知相惜,才使得他们的友谊愈发珍贵;而他们各自在事业上的成功并非依赖于彼此的馈赠或助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送别、迎接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卢给事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各自在事业上的独立与自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华州座中献卢给事》是唐朝诗人赵嘏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847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的中后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在公元847年左右,赵嘏生活在一个充满战乱和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他的家族原本显赫一时,但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境。尽管如此,赵嘏仍然坚守信念,勤奋好学,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人生。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科举制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赵嘏的功名之路并不顺利。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唐武宗在位时,曾经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会昌法难”,将佛教寺庙几乎全部拆毁,僧尼还俗,严重打击了佛教的发展。而赵嘏作为一名文人,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和情感,他对这样的政策感到非常痛心。此外,当时唐朝的宦官势力强大,直接干预朝政,导致政治混乱,民生疾苦。这一切都让赵嘏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在这种背景下,赵嘏创作了《华州座中献卢给事》这首诗歌。这首诗表达了赵嘏对于时政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通过这首诗向当时的权贵提出批评和建议,希望能够改变社会的现状,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