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仰和皇太了殿下明禋庆成诗韵

标题包含
仰和皇太了殿下明禋庆成诗韵
夕宿犹疎雨,昕朝睹大明。 重光符影贶,熙事庆升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马廷鸾(1220年-1306年),字翔仲,号碧梧居士,江西乐平人。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任尚书左司郎中、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 马廷鸾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夜晚伴着细雨入睡,早晨则沐浴在明亮的阳光下。光明与阴影共存,预示着繁荣昌盛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夕宿:指太阳落下之地。这里引申为夜晚或黄昏时分。 2. 疏雨:稀疏的雨点。这里描述的是傍晚时分天空飘着小雨的景象。 3. 昕朝:早晨的阳光。昕,阳光开始照耀的时候,即黎明时分。 4. 重光:形容光明重叠,比喻吉祥或喜庆之事。这里意指皇家举行祭祀活动产生的吉祥气氛。 5. 符影贶:指预兆吉祥的图像或迹象。符,预示吉凶的标志;影,映像、影像;贶,赐福。 6. 熙事:指祭祀神灵的活动。这里用来赞美皇家祭祀活动的盛大场面。 7. 庆升平:祝福国家繁荣昌盛。升平,太平盛世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自然景观画面:太阳从稀疏的雨中升起,诗人在这充满生机的晨曦中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此诗抒发了诗人在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和谐安详的社会氛围。诗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盛世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仰和皇太了殿下明禋庆成诗韵》是南宋诗人马廷鸾(1196-1264)的一首应制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在位),这一时期的马廷鸾正担任翰林院修撰、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务。 在南宋中期,朝政腐败,外患频仍,边疆民族矛盾尖锐。尤其是金国势力逐渐壮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在此背景下,宋理宗赵昀即位后致力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试图通过加强与道教的联系来寻求国家昌盛之道。皇帝尊奉道教,广建宫观,举行各种斋醮仪式,希望以此祈求国泰民安。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马廷鸾身为朝廷官员,需要撰写诗歌颂扬皇室活动,表达对新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仰和皇太了殿下明禋庆成诗韵》正是他在皇帝举办斋醮仪式时所创作的应制诗。在这首诗中,马廷鸾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皇家庆典的盛况,赞美了皇帝崇尚道教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