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琴
老桐初无异,憔悴辈散木。
良材固自信,终岁委空谷。
孤根听霜霰,厥命寄樵牧。
虽云具宫征,谁意望琴筑。
天公怜冤愤,霹雳驱怪伏。
蛟龙出苍干,电火燃裂腹。
造物一愍吊,为惠在反复。
神驰变废物,瞻赏改旧目。
裂为君子琴,日奏太古曲。
因知物兴废,尚尔转祸福。
志士抱孤操,来者怳未卜。
壮年昧筹算,奚用定荣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梧桐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比憔悴的其他树木更为坚韧。
它坚定地相信自己是一棵优秀的木材,即使全年都在山谷里度过。
它的根部承受着严霜和冰晶,它的生命被托付给了樵夫和牧人。
虽然它能够制成乐器,但谁又能料到它的命运呢?
上帝对它的遭遇感到同情,所以让雷电驱走了那些怪物。
于是,一条蛟龙从梧桐树干中跃出,闪电燃烧了它的腹部。
大自然对它表示了怜悯,一次次地改变着它的命运。
它曾经是被丢弃的无用之物,现在变成了古琴,每天弹奏着远古的音乐。
由此可见,事物的兴衰存亡,就像我们的祸福转换一样。
有志之士怀抱孤独的信念,但未来的道路依然未知。
年轻时的我们往往不明智,哪里能预测人生的荣耀与耻辱呢?
去完善
释义
1. 老桐:即古老的梧桐树,古人认为梧桐树是制作琴瑟的好材料。
2. 异:特别之处。
3. 憔悴:形容树木枯萎的样子。
4. 散木:指无用的木头,这里指普通的树木。
5. 良材:优质的木材,这里指梧桐树。
6. 固:本来。
7. 自信:相信自己。
8. 终岁:一年到头。
9. 委:丢弃。
10. 空谷:山谷中无人烟的地方。
11. 根:树干底部。
12. 霜霰:霜雪。
13. 厥命:它的命运。
14. 寄:托付。
15. 樵牧:砍柴放牧的人。
16. 虽云:虽然这样说。
17. 具宫征:具备做琴的材料。
18. 谁意:谁料到。
19. 望:期待。
20. 琴筑:泛指乐器。
21. 天公:上天。
22. 怜:同情。
23. 冤愤:冤枉和愤怒。
24. 驱怪伏:驱除妖邪。
25. 苍干:青翠的树干。
26. 电火:闪电。
27. 裂腹:开裂的腹部。
28. 造物:创造万物的神。
29. 愍吊:怜悯。
30. 为惠:给予恩惠。
31. 反复:改变。
32. 瞻赏:欣赏。
33. 改旧目:改变原来的看法。
34. 裂为:劈开成为。
35. 日奏:每天弹奏。
36. 太古曲:古代的音乐。
37. 因知:因此知道。
38. 兴废:兴起和废弃。
39. 尚尔:尚且如此。
40. 转祸:转危为安。
41. 福:平安。
42. 志士:有志向的人。
43. 抱孤操:坚守自己的操守。
44. 来者:后来的人。
45. 怳未卜:无法预料。
46. 壮年:年轻力壮的时候。
47. 昧筹算:不明事理。
48. 奚用:何用。
49. 定荣辱:确定荣耀和耻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词歌咏了霹雳琴的诞生和寓意。开篇以桐木作为对象,描绘其自珍而遭冷落的环境,揭示了社会上怀才不遇者的普遍命运。随着诗歌的展开,描述了桐木受雷电击打而引发的神妙变化,从此从平凡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把富有生命力的古琴。接着指出事物的兴废、命运的吉凶并非绝对不变,而是互相转换,激发人们直面困厄,矢志不渝。诗人最后寄语怀抱信念的人要勇敢坚持,并告诫人们不必过分在意得失与名利。这首诗借琴论人,既表现了诗人的独特见解,又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实为一首婉转激昂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霹雳琴》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以霹雳琴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和对音乐的热爱。李廌生活于北宋时期,他的作品主要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个人的思想感情。
在李廌生活的时代,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不存在问题。事实上,由于土地兼并、官僚腐败等问题,社会的矛盾仍然较为尖锐。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李廌对这些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关注。
李廌本人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自幼聪明好学,但因家贫不能出仕。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尽管如此,李廌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的观察更加敏锐,对人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在《霹雳琴》这首诗中,李廌通过对霹雳琴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他通过描述霹雳琴的声音,表达了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这种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音乐才华的自信和对音乐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霹雳琴》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时代,诗人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能够深刻地洞察社会现实,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