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山寺
寺不干兴废,江流曾策勋。
门栖征虏舰,僧诵设冥文。
薄霭遮西日,归雕带北云。
江心数峰小,传是晋人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寺庙见证了历史兴衰,江水也曾经滋润万物。
门前停靠着征伐的船只,僧侣们诵经悼念亡灵。
薄薄的雾气遮挡了夕阳,归鸟带着北边的云朵。
江中心有几座小山峰,相传那里是晋人的墓地。
去完善
释义
【寺不干兴废】 干:关涉。寺:寺庙,此处指金山寺。这句是说金山寺的兴衰与世事无关。
【江流曾策勋】 策勋:把功劳记在策书上。这句是说江水奔流不息,曾为金山寺增添了声誉。
【门栖征虏舰】 征虏舰:此处指行船。这句是说寺庙门前停靠着许多行船。
【僧诵设冥文】 冥文:阴间使用的文书,这里指佛教经文。这句是说寺里的僧侣们在诵经祈祷。
【薄霭遮西日】 薄霭:薄薄的雾气。西日:夕阳。这句是说夕阳被薄薄的雾气遮挡住。
【归雕带北云】 归雕:归巢的鸟。北云:向北飘去的云彩。这句是说归巢的鸟儿带着向北飘去的云彩飞翔。
【江心数峰小】 江心:江中心。数峰:几座山峰。这句是说江中心的几个小山峰。
【传是晋人坟】 传:传说。晋人坟:据传为晋代人所葬之地。这句是说相传那江中心的几个小山峰是晋代人的墓地。
去完善
赏析
《题金山寺》是一首描绘金山寺与周围景色的五言律诗。首联“寺不干兴废,江流曾策勋”开门见山地点明金山寺虽历经兴衰,但始终屹立在长江之畔。这里的“策勋”一词寓意江水对金山寺的守护。颔联“门栖征虏舰,僧诵设冥文”则通过门前停泊的战船和寺中僧侣诵经的场景,进一步揭示了金山寺所承载的历史痕迹和宗教意义。
颈联“薄霭遮西日,归雕带北云”为诗中的名句,通过描绘夕阳下淡淡的雾气以及北飞的归雁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画面。这一景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意境之中。尾联“江心数峰小,传是晋人坟”借江心数峰象征古时的陵墓,以此表达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娴熟的技艺,使人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金山寺》是北宋时期诗人释善珍所作的一首描绘金山寺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75年至1006年之间,即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佛教等宗教活动也比较活跃。
释善珍是北宋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他生活在宋朝初年,曾在金山寺担任主持。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许多地方,结识了许多朋友,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题金山寺》一诗中,释善珍通过对金山寺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句中的“江风吹浪去”、“海月照禅来”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金山寺周围的壮丽景色,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禅宗佛法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