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孚老

标题包含
寄孚老
双眼常时看屋椽,从来不结俗人缘。 早年曾悟出师表,晚岁始参齐物篇。 魔垒孤军降百万,诗坛一首当三千。 清溪结得茆庵未,闲欲寻君共泛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善珍,字无垢,俗姓李,号雪窦,又号雪窦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善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长大后,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双眼常常注视房屋的横梁,从未与世俗结缘。 在早年就已经领悟到老师的教诲,到了晚年才开始学习齐物的道理。 凭借一己之力,击败了无数的对手,在诗歌的殿堂中,一首作品就足以独占鳌头。 清澈的小溪边,我结庐而居,闲暇之时想要邀请你一起乘船游览。
去完善
释义
1. 孚老:诗人寄给的人名。 2. 屋椽:指房屋屋顶的横木,这里代指屋子。 3. 结:建立、结交。 4. 俗人缘:普通的人际关系。 5. 悟出师表:领悟到师傅传授的道理。 6. 参:参考、学习。 7. 齐物篇:《庄子·齐物论》,是庄子哲学的重要篇章。 8. 魔垒孤军降百万:形容坚守阵地,抵抗强大敌人。 9. 当三千:古代选拔士人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10. 清溪:河流的名字。 11. 结得茆庵未:茆庵是指用茅草搭成的小屋,这句意思是是否已经建好了小屋。
去完善
赏析
《寄孚老》是宋代诗人释善珍的一首描绘与友人共享山水之趣的诗歌。首联描述了作者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他常常关注周围的事物,却不愿与世俗结缘。颔联通过早年的教诲和晚年的感悟,表现出作者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考。颈联则用夸张的手法赞美作者的文学成就和高尚品质。尾联表达了作者渴望在清溪边建立茅庵,与友人共享山水之趣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寄孚老》,作者是南宋时期的诗人释善珍。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期,大约是公元1180年至119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国家政治动荡、战争频仍的时期。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释善珍身处其中,对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他看到民众的苦难,感受到国家的危机,心中充满忧虑。在此背景下,他以诗歌为武器,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感悟。 释善珍早年曾游历四方,接触了广泛的社会现实,了解民间的疾苦。后来他在禅宗佛教的道路上追求真理,通过修行参禅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创作《寄孚老》一诗时,他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对文学有深厚的造诣。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朋友孚老的,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友的深切怀念。然而,这种美好的愿景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诗人的无奈和哀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